随着近期不断有开发商寻求项目合作方,新一轮“土地革命”正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原本炙手可热的土地,在今天却成了烫手山芋,割肉卖地的现象不断涌现。如何处置手上的高价地块,已成了开发商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合作方带来启动资金
手里捏着高价土地的开发商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打破僵局:一是寻找合作方共同开发,二是转手。而目前更多开发商选择的是前一种方式。寻找合作方意味着在不丧失土地话语权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对方带来的项目启动资金,于人于己都有利。
事实上,选择与其他开发商合作开发项目并非刚刚出现的情况。早在今年4月10日,奥园集团宣布与麦格理国际房地产基金的MGPACo.签订谅解备忘录,将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奥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出售给MGPACo.,双方未来将通过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广州番禺商业项目。
今年5月份,万科又将去年4月27日以14.12亿元拿下的东莞南城水濂村地块50%的股权转给了广东宏远,转让价格为500万元,万科将与宏远共同开发该地块。
近期,筹备赴港上市的某地产商已有3个项目获得新资金注入,还有3个新项目正进行融资,涉及总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涉及总地价金额80亿元。
而外资正是这轮土地风波中最热衷的合作对象,仲量联行广州市场研究部主管李畅说,外资房地产企业选择与内地房企合作,看中的是内地房企手上的土地资源,无疑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
去年“地王”烫手
对于不少开发商来说,转让土地意味着“割肉”,当初千辛万苦拿回来的土地,为何现在又要忍痛割一半或全部割给别人呢?业内人士透露,资金已成为内地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现在资金紧张,根源不在于销售速度,而在于被去年的拿地热潮给套牢了。
去年,广州各大开发商拿地几乎可用“疯狂”来形容,广州一年内被挂上“地王”头衔的地块竟然拍出了十几个,几乎全部被大开发商所垄断,甚至就连限价房用地,也大部分被大集团所包揽。
一位国企房产老总向记者形容说,每次去拍卖会,没多久他们就赶紧离场了,因为开价很快超过了他们原来的预期。“我们都是事先开会定好了一个价位,高一分钱都不能再拿,可是那些同行拼命举牌,好像不是在买价值上亿元的土地,而是在家门口抢购大白菜。”
通过查询去年广州的土地拍卖记录,记者发现,这些去年的高价地到今年进入建设程序的不多,年内可以开卖的项目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