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豪宅为何集中上市?
原因一:金字塔的顶端客群正在扩大
从几个在推项目的首日来电来访量,我们不难发现,福州的高端消费群体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那么,都是哪些客群在消费豪宅呢?按照以上项目销售人员的描述,他们的准客户可圈定为5类人群:侨乡居民、企业家、房地产开发商、金融界人士以及政府官员。
“福州是具备这样的消费能力的。”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福州民间资本和侨民经济的活跃,如福清等地的矿产投资,都为市场的购买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部分人群把豪宅作为一种生活或投资方式,并通过共有的公共空间来建立一个新的“上流圈层”。
据了解万科·金域榕郡开放的当天,福州某一知名企业家的家族成员就预订了4套别墅,总价在2000万元以上,而阳光白金瀚宫对外推出的首日,就已经有数十人预交了定金。
原因二:时机已至,捂盘不如上市
为何这些豪宅项目集中亮相?郭氏集团福建区域营销总监杨臻称,虽然开发商拿地时间略有不同,但受其开发周期,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选择在下半年公开,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从拿地到项目推出,开发周期一般控制在一到两年左右。从这几个豪宅项目的拿地时间来看,都在2006年和2007年,经过前期的筹备,到了2008年下半旬,这些项目均进入了正常的销售阶段。当楼市看涨的局面不再,一味沉浸过去,不如面对现状,因此,是到出手的时机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项目,在最初拿地时成本都较高,甚至有“地王”之称,如今,企业还要面临建安成本增加、人工成本增加等压力,捂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最积极的状态,则是将产品面市,迅速回笼资金,让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链,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原因三:高地价成本加快豪宅上市速度
在福州豪宅市场,其价格与普宅小幅下调不同的是,依然在高位攀升,按照政府网站住宅销售价格排行榜,最高均价达到29630元/平方米,在2万元/平方米的项目有4个以上。
在宏观调控愈发紧密之时,开发商为何仍旧乐于争做大户型,并且还越做越大?
业内专家分析称,2006-2007年地价的昂贵是2008年主城区豪宅扎堆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市的豪宅大多是在去年拿地的,那时正是拿地最“疯狂”的时候。
比如万科以27.2亿元的高价拿下的“地王”,折合每亩地价约1000万元,创下了福州楼市土地拍卖单幅地块的最高成交总价。而阳光、世茂等地块也都是以不菲的价格拿下的。“地王之争”的后果,就是不少地块的地价都贵过了同期同地段的房价。所以高额的地价成本,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将自己的产品定位成“大面积加高单价”的豪宅。
后市
豪宅客群或将进入“细分”时代
“商品房市场本来就有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之分,只不过过去这些概念时常被人们混淆了。”新境界房产策划公司董事长杨锌告诉记者,商品房市场本来就该分三六九等,并且,这样的趋势会在将来越来越明晰地体现出来。
而另外一位业界人士的分类则更加细化,他说“豪宅面对的是金字塔尖的客户,但仍面临着营销中的市场细分课题”,潜台词是,豪宅与豪宅之间仍存在着差异化,必须正对更加细分的客户群来进行精密度的营销。
阳光集团执行总裁李日强则从源头上分析了市场必须细分的原因,在他看来,地产的内在规律有三块——土地、产品和客户,土地的价值决定了产品的类型,而产品的推广又必须针对有效客户,只有这三点达到契合之时,才能作出真正迎合市场的产品。
这么一来,也就注定了产品类型的必然差异化。比如“市中心的地块就是应该做精装豪宅或者城市综合体,而江滨的地段做超高层或者别墅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实际上迎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客户。”而市场细分的好处,也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