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去年珠三角乃至全国的房价疯涨,源自于投资型购房的急剧增加。“不是一天一个价,而是一小时涨一个价。”地产中介陈明宣用这种极端的说法来形容疯狂时期的深圳房价。当房子成为稀缺资源,炒卖空间就开始增大,炒家又将本已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珍贵”。2007年的深圳,房地产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炒卖的风头。开始是处于新房销售环节,除了地产商直接提价外,楼盘的销售人员也是当中的“抬轿手”,然后是二手中介,最后是大量的房地产投资客。
三人成虎,同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大城市轮番上演,或者筹备上演。于是在各大中城市,“地王”频频出现,地产商以及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各地方政府)热情高涨、信心空前。
平心而论,那一轮房价上涨也并非空中楼阁,房地产本身就是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推进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房价肯定不会缺席这场“盛宴”。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房价的疯涨已经惊动了中央,甚至房地产的受益者——地方政府——也感到心惊肉跳。于是广州市市长张广宁首先开炮,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也高呼“此价不可涨”。两地政府积极配合中央的调控政策,广、深两地的房价调整迅速展开。
纵观此次房地产调控还有一个共通点:只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的,房价的下调就较为明显,例如珠三角,例如江西。
但地方政府是这次房地产大戏中最为“首鼠两端”的角色。珠三角地区一位主管房地产的副市长曾为记者讲解了一组数据:香港1997年房价最高峰时,楼市交易量达到172000套。但一年不到,交易纪录就迅速下滑到85000套。而当年香港的住宅供应量与1997年相当。换言之,当年还有接近9万套的房子有待消化。这9万套房子足足困扰了香港十年。
在这轮调整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忧心忡忡,地方政府也是如此。以最早开炮的广州为例,在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广州市国土房屋管理局局长谢晓丹明确表示:“环境不断改善,量不断减少,我觉得,房价不会降下来”。同样地,对于今年广州房价涨还是降的问题,广州市主管“住、行”的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也表示:“广州市的房价应该有上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