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已经白热化。“要死也是银行先死”的言论深深刺激了银行,对此银行加强了对开发商销售情况的监控,甚至不排除促使其降价销售以加快资金回流。
然而,因开发商降价销售未能引起成交量上涨,目前处于有价无量的状态。有关专家表示,今年房价应表现为窄幅震荡,局部区域和个别楼盘的小幅上涨和下跌都在合理范围之内。预计在价格的震荡中房地产将回归理性,成交量的复苏则要等到房价回归理性后,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楼市艰难日子来临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近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与地产商以房贷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可能分崩离析。其导火索是近期商品房成交量降至低点、土地流拍增多及土地成交价格急速下降,由此点燃银行房贷风险尤其是开发贷款风险。
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网公布的数据,2008年北京前4个月期房住宅成交量总计18663套,相比去年同期的33281套的成交量,少了14618套,同比跌幅超过45%,成交量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同时,高高在上的房价也终于破冰,打折的项目越来越多。对银行而言,不怕房价跌,就怕卖不掉。房子一天卖不出去,就多一天的风险。
另一个信号使得银行无比紧张。不久前,深圳公开挂牌出让的5幅地块流拍了4块,仅成交的一块地价回落到了同区位2006年的水平。之后,深圳再次挂出的3幅地块中,又流拍两块,成交地块的楼面价仅为1149元/平方米,相当于同区位2005年的地价水平。
随后,上海8宗土地挂牌出让中,成交了6宗,流拍2宗,拍卖现场气氛冷清;厦门将不久前集体流拍的9幅地块第二次拍卖,结果仍有4幅流拍,成交地价则出现大幅下滑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