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90/70政策的成效在市场上逐渐“显形”,并在2008年初进入了“小高峰”,甚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小户型供应已经占到了住宅供应总量的40%左右。可以预见的是,“也许在两三年后,随着90/70小户型供应的加大,市场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会逐渐放缓,甚至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与其对应的130平米以上的大户型,也将在尴尬中重回人们焦点。
怪现象:中小户扎堆的“市场阵痛”
2005年后,国八条、国六条、国十五条、165号文和1011号文等接踵而至的组合拳,表明了国家对供应结构调整的决心。而在调整供应结构新政中,“90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房总量必须控制在70%以上”的比例限制成为最为核心的政策。
近两年,成果初显成效,90/70政策既改变了供求关系,又缓解了政府的住房保障压力,同时也减缓了房地产业投资增速,利润空间的减少也是对行业的重新“洗牌”。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一政策带来的“局部阵痛”。
3月25日“新华视点”网站点名了几个“地产怪现象”。房地产商将大套户型的商品房拆分成两个中小户型(市面上的“拼装房”),或一套中户型与一套小户型捆绑销售的现象,以此规避国家的90/70政策,类似销售方式在福州、厦门、深圳等城市都出现了。结果必然伴随着一套房子出现两个房产证、办证过程买卖双方的协议纠纷等问题,而这样的现象在市场上,至少在福州的市场上绝不算罕见,并且随着小户型的大量上市,规避方式也在“与时俱进”。
开发商“绕圈子”规避国家政策的现象值得反思,但如果许多商家都在想方设法规避某项政策,那么我们是否也该重新审视一下市场层面的供需平衡了。
细细分析这些“地产怪现象”,正是市场化管制于无形的手段——“分拆出售”及“一房两证”就是例证。虽然怪异,虽然“阵痛”,却也颇符合市场逻辑,可以预见,随着小户型集中放量,市场小户需求趋于饱和,相对的,大户型退居市场“二线”,“纯大户社区”的绝迹只是时间问题。
非常态:“纯大户社区”开始走俏
这时,又一个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大户型少了,然而福州人对大户型的需求也跟着减少了吗?为何“纯大户社区”总价不菲,偏偏就有人对这样的社区青睐有加?
从几个分别位于金山、五四北、上街的售楼部走访,我们听到一些市场层面的声音。
据了解,目前福州市场的纯大户社区屈指可数,大多数的都为大中小户混合社区或纯小户型社区。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放量来看,小户型占了半边天,并且集中在2008年1-4月集体面市,甚至有超越混合型社区成为市场主力产品的趋势,而从2008年3、4月份开盘的楼盘来看,真正在推的纯大户社区只有融信宽域、彼岸城、美林湾等不多的几家。小户型社区在开盘之初,往往因为总价低而销量攀升,但到了销售后期,也不乏“后继无力”的现象。反倒是人们眼中一贯总价高、下手需三思的“纯大户社区”卖得火热。
以融信宽域推出的楼中楼为例,开盘的前三天便卖出了70%,并迅速在短短数周内“卖差不多了。”有同事也相中了一套,售楼小姐客气地告诉他楼中楼已经售罄时,他还特别惊讶,这楼市也不像去年那么火,怎么才没多久,原以为卖不动的大户型就被“扫荡一空”了?
同事惊讶,我却不以为然——大户型社区的稀缺性,早在2006年的国六条规定之初就埋下了,现在的走俏,正是市场的必然走向。
声音:“纯大户”需求日渐凸显
物以类聚,人以“社区”分
融信宽域售楼主管 杨梅
很多人之所以相中大户型,原因其实很单纯,就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社区氛围,以融信宽域为例,买我们房子,都是相对比较成功,积蓄也相对丰厚的家庭,他们想要与之为邻的,也都是同样阶层的人。因此在我们社区里面,居住环境就单纯很多,都是居家自住的,极少出租和闲置,对社区文化氛围的培养,优势肯定大。也正因为消费群体多为高端客群,因此我们在精装修上也下了一番工夫,统一用别墅尺度来设计,对景观、架空层的要求比起其他混杂性社区,也是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