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持续上涨,市场上供应的楼盘绝大多数为“非普通住宅”,这让许多的工薪阶层感到无奈。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实施已经3年的“普通住宅标准”,一直没有跟随房价上涨的脚步而调整,以至于满城尽卖大“豪宅”,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你看我买的房子象‘豪宅’吗?”李新建指着自己将要买的一套二手房对记者无奈地说。
李新建要买的是一套小面积二手房,位于上海闵行区外环线以外的黎安新村内,总价为57万元;很老式的房型,两室一厅,建筑面积57.8平方米,房产证上记载此房建于1994年。经过十四年的风吹雨打,黎安新村内所有楼幢的外墙都已显得有些灰暗,小区内绿化一般,也无景观设施,与旁边别墅住宅区有着云泥之别。
李新建来自江西一个小县城,在上海打拼了近5年时间后终于攒足了首付款,眼见小孩已慢慢长大,虽然房价已经一涨再涨,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心理预期,但他还是只能狠下心来把自己变成一个“房奴”。令李新建感到不解却又无奈的是,由于这套房子的成交单价达到9800元/平方米,远远超过所在区域普通住宅7000元/平方米的标准,他必须得和沪上一些高档的楼盘一样按照“非普通住宅”3%的契税标准纳税。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价格标准,是上海市于2005年制定的,当时是作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项有力措施而推出的。上海的“普通住宅”的标准须满足三个条件,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坐落在内环线以内的低于17500元/平方米,内环与外环之间的低于10000元/平方米,外环线以外的低于7000元/平方米。超过此标准的住宅均称为非普通住宅。在当时的房价水平下,非普通住宅一般都是品质较高的公寓乃至别墅,所以老百姓更习惯于将非普通住宅一统称为“豪宅”。
李建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豪宅”的标准缴纳契税,他要买的这套房子的契税达17100元,而如果按照非普通住宅缴纳契税,只需6000元左右,两者相差11000多元,这相当于他两个月的收入,“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说。
“豪宅”遍地开花
在上海、北京等近年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像李新建这样的工薪阶层普遍面临着这样的烦恼。不止是烦恼,如今的市场上推出的楼盘绝大多数都是“豪宅”,符合标准的普通住宅供应量很小,这不是客观上“逼”着普通的买房人必须去购买“豪宅”吗?
据记者了解,随着近几年房价的上涨,商品住宅价格已今非昔比,很多原本是普通住宅的如今全都“升级”为非普通住宅。根据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内环线以内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9782元/平方米,内中环达11573元/平方米,外郊环为8004元/平方米,这都已超过2005年制定的标准。即使是郊环行以外的区域,2007年成交均价也已达到6579元/平方米。
在二手房市场上,情形也大致相似,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普通住宅的数量越来越少,沪上一家大型房产中介公司交易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外环线以内交易的房子,“非普通住宅”占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