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漠视公共建筑
近年来,中国进入了空前规模的建设高潮。地标建筑争抢“第一高度”,别墅豪宅粉墨登场,剧院、广场争议不断,某些地区政府大楼媲美白宫……但是,很少有哪座学校的建筑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地方政府热衷于“面子工程”、开发商忙于盖楼赚钱,似乎城市建设的主力群体都忽视了这样一部分值得关注的公共建筑,特别是校园工程。
不单是中国,世界很多国家其实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地球危险”组织的地震专家布赖恩·塔克2006年在给“世界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全球1.8亿人口(包括4000万学龄儿童)面临着“类似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地震所带来的危险”。
专家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迟迟没有解决校舍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因为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另一方面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因素。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网络上匿名的教师抱怨学校的建设资金拨款迟迟不能到位。
由于缺乏社会关注和资金投入,学校等公共建筑在建筑材料、施工等环节上往往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而在防御重大灾害的设计、建造上都存在很多缺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师告诉记者,学校的教学楼一般都是由规模较小的建筑承包公司建设,即使设计师设计了防震结构和抗震建材的使用,他们也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些地方。
还有专家提醒说,不仅要关注建设资金投入、工程质量的问题,校舍建筑的工程监理也同样值得关注。地震以后,针对校园建筑纷纷坍塌,就有人尖锐地评论说:“你也许可以收买建筑工程监理,但你收买不了地震。”
李振宝建议,政府的建设主管部门应该提高对学校等公共建筑的关注力度。比如为学校这些人口密度高的建筑制定更高的抗震防灾标准,从源头上提高抗震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