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级别达不达标
学校里聚集的主要都是孩子,他们承载的是每一个家长的殷切希望,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未来。
在关注这场灾难的时候,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最先坍塌的常常是校舍?”更有人在网络上尖锐地质问: “为什么有些地方学校倒了,而政府大楼却很坚固?”
来自绵阳一所学校的一位地震亲历者称,地震的时候,学校附近的居民楼只是晃了几晃,但是教学楼却大多成了危房,有的干脆就彻底坍塌了。
对此现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叶耀先解释说,学校教学楼的坍塌一方面是因为此次地震强度太大,超过了建筑抗震设防;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室的开间比住宅大许多,地震时更容易受到破坏。
“当然,也不排除学校建筑工程设计不规范、施工质量不达标的可能性。”他还补充道。
“从媒体报道中发布的大量照片看,废墟中出现的钢筋都比较细,可能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的标准。”建筑抗震研究专家、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教授李振宝这样对记者分析说。
李教授介绍说,那些教学楼的墙体主要是以砖结构为主,承重、抗震则需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和圈梁来承担。而如果只有细的钢筋,是达不到当地7级抗震设防标准的。
“这次灾区大量倒塌的校舍防震级别究竟有多少无从知晓,在灾后可能也很难统计。但毫无疑问的是,一定存在大量建筑防震级别不够,或者房屋过于老旧,防震性能根本不达标的情况。”依照现场图片,防震专家钟志明也做出这样的判断。
“这些建筑的质量肯定有问题,就是搭个框架,上面再搭个板,地震来了,抖一抖,就像拍板一样砸下来,学生根本就跑不掉。” 知名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对此悲愤不已。
“柱子里没有钢材,没有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那就肯定是偷工减料。”方振宁认为,如果建筑达到抗震标准,即使倒塌了也是会扭曲在一起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墙和柱子是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