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现象,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与深圳律师协会会同部分房地产企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律协房地产专委会认为业主要求退房或补偿价差于法无据,不是合理诉求;深圳市国土局代表表示“此头不能开”。与会的万科、金地等企业也表示:不会效仿桑泰地产给业主补价差,但会考虑增加楼房的价值。
其实,目前发生在深圳的退房潮并非新鲜事儿,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经济、楼市背景下,哪里房价明显下跌,哪里就会冒出退房潮。2005年第四季度和2006年上半年,上海出现的退房潮远比眼下的深圳更加汹涌澎湃。
2003、2004、2005第一季度,上海房价经历了持续的快速上涨,跟2006、2007年的深圳相似。在“国八条”的重点打击下,上海房价从2005年夏季开始下跌,数月内便整体跌去20%左右,部分楼盘达30%左右。于是,退房潮起,多个楼盘皆涉及其中,包括万里雅筑、水岸蓝桥、达安春之声、金沙雅苑、地杰国际城、风雅颂、蓝山小城、翠堤、夏朵小城等等。
跟目前深圳的桑泰地产的处理方式相似,金沙雅苑、达安春之声等多个楼盘采取补差价的形式,以求息事宁人,自认倒霉。当然也有硬气的,比如大华集团。大华水岸蓝桥闹得最猛,89名业主将一份联名解约“通牒”递交给开发商、贷款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强烈要求退房,并声明将集体停止偿还房贷。结果未获大华集团的回应。于是,停止还贷。而且,还把大华告上法院,要求解约。事情闹得全国沸扬,甚至有国家有关部门人员来沪调查。打官司的结果:2006年9月第一个诉讼判购房人赢,可以退房,大华集团返还这位购房者百万元购房款。当然,业主需付3%的违约金,与挽回的损失相比,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退房事件中,闹得最凶的多是投资或投机性购房者,当然,自住客也乐得跟着起哄、捡便宜。投资有风险,认赌服输。玩不起房地产,就别老想着投资住宅。同理,如果暂时收入不高,也就别忙着当“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