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
成也土地,败也土地
目前恒大地产集团土地储备大涨,达到4580万平方米。根据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不得囤地的要求,这些土地储备根据测算至少要以每年800万平方米速度进行开发。恒大去年底初步规划今年规划销售额甚至高达500亿元,这一数字等于碧桂园、保利、中海三家地产巨头去年全年的销售额的总和。即便都打七折,能不能顺利把房子卖出去?这是个挑战。
“地价股价对赌”面临崩裂的可能!引发市场这一警觉的是近期的恒大IPO推迟事件。
“很多人在关注恒大融资的进展,因为这是中国楼市与股市的风向标性事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称。
恒大IPO,一个以地价博股价,再期望以股市资金还债、买地的典型代表。这一推迟事件的背后,掀开了开发商融资寒冬的冰山一角。
据报道,2006年时,偏居于广州一隅的恒大土地储备仅为不足600万平方米。2006年11月,恒大开始谋划海外上市,看好了土地储备决定融资规模的规律,恒大掌门人许家印大举举债拿地。2007年一年,市场屡传恒大高价拿地甚至勇夺“地王”的消息,致使公司土地储备连涨8倍,达到4580万平方米,33个项目分布在全国19个大中城市,恒大一跃成为继碧桂园之后的内地“第二地主”。
为实现土地储备的“大跃进”,恒大举债规模也加速扩大。根据恒大地产财务报表,截至今年1月,恒大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超过111亿元,且不包括向机构投资者融得的10亿美元资金。根据恒大招股书,IPO融资53.6%用于支付未付土地出让金及现时项目资金,23.1%用于收购额外土地储备,9.1%用于部分偿还瑞信借取结构担保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