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地"成本
税费只是明面上的,开发商反映说,从拿地、开工、预售、验收,整个开发链条的各个环节都要打点,"公关费"不比税费少。
开发商最难的是拿地。"磕地"已经成为业内的专用术语。一是形容非常难,磕头也未必给你;二是形容每拿一块地都要长时间公关。参加调研的一位政协委员告诉记者,单凭资金实力和开发能力来看,目前市场上出让的土地本来大多数会落入房地产上市公司之手。但是从北京市2006-2007年的土地出让结果来看,中小开发商拿地仍占多数。
这里面,就有"公关费"的一份作用。每一家生存下来的开发商都有一部非凡的"磕地史"。
"土地'招拍挂'以前,我们在北京最豪华的会所包上一间房,长期招待那些掌握批地关键环节的官员,"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北京开发商老总说,"招拍挂"以后,混乱的公关现象得以减少,但公关"花的钱比以前更多了"。
"税费的征收是弹性的,跟官员关系好能拿到折扣,这就刺激开发商加大公关投入,公关费用最后打入房价,由买房人埋单。"和王超斌一道参加3月8日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金正新说。
"大家都只看到房价上涨,没看到背后各种税费和公关费用也在涨,根治房价需要全面下药。"另一位参与调研的政协委员向随行的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