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这方面投入。截至2007年底,我国累计有95万户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
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更坚定的决心、更清晰的表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一条以“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分类解决各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政策路线图正式登台亮相。
住房政策路线图
■“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
■“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
■“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住房之痛
近年房价高涨百姓不堪承受
5年来,全国4000多万户城市家庭通过购买新房或者二手房改善了住房条件,占城镇家庭总数的1/4以上。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22.8平方米提高到28平方米左右。每年提高1平方米以上。
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司长侯淅珉说:“这是我国居民居住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城镇住房规划设计水平和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也明显提高。”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才不足8平方米,住房严重短缺。
可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再加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突出的是近年来飞涨的房价,成为百姓不堪承受之重。由它所催生的新名词“房奴”,透露出贷款买房人的辛苦和无奈,而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更是望房兴叹。
全国人大代表姜明说:“我认为住房制度确立市场化改革方向,对加快城市住宅建设还是发挥了主导作用。当然,出现的住房保障体系薄弱等问题也不容回避,还需要加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