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银行。
我们国家现有的银行除了五大国有银行之外,还有一大批多种所有制的商业银行,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五大国有银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房价屡屡上涨,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获得的效益,远远大于在其他产业获得的投资效益。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国现在的家用电器行业、服装行业、制鞋业,这些都是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产业,现在的实际利润率有多少?笔者的手头资料研究,许多产业的利润率仅仅是1%到2%左右,比方说,服装业只有1%,家电制造业,大约是1.7%。而投资房地产,一不小心回报利润率就是100%,甚至更多,50%是常态。所以,有媒体采访开发商,开发商表示有时候赚钱赚得不好意思了,有的说,利润不达到20%以上我们是从来不做的。
由于这一个行情,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连续暴利,作为一个经济规律,资金会向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流动,各类企业和个人都在把手中的能调节出来的资金积极地向房地产市场投入,这就使得我们其他产业的流动资金和再投资资金越来越少。我们已经特别关注的是,几乎所有其它行业的大企业,都持重金进入了房地产业,象海信的地产已经成为企业获利的主要来源,原来的主业快要成副业了,海尔,联想,美的,国美,等等,都进入了房地产,前不久,大中电器的前老板张大中,携带30多亿人民币又进入了房地产。没有暴利谁会打破头抢着进入,天大笑话。所以有人说房地产亏损大家不要见怪,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家伙脑子进水,或者就是利益的集团培育的枪手。
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一是推动了房价上涨,二是这些投资人又获得了更高的回报,接着进行下一轮投入。那么,由于其他产业的资金不断流出,最终导致其他产业利润一再下滑,产业不断萎缩,发展很难,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却在不断的攀升。
从银行角度来看,它是企业,企业的效益就是把“钱”出售出去,本身的获利来源就是取得贷款的利息。由于房地产不断增值,那么,房地产贷款是优质贷款。一套房屋的抵押贷款放出去,一个房产证手续压在银行,手续简便,监控可靠,工作量相对而言特别小,许多调查也可以简单化。所以在过去的五年当中,甚至到现在,整个银行系统是把房地产贷款当成银行里面最好的贷款,而且许多贷款的抵押主体在不断的增值,为了满足贷款方的要求,银行还开展了转按揭,为已经借贷人增加贷款。
但是,经济规律告诉我们,房价不可能无节制的上涨。房价的上涨有一个度的限制,所有市场的房价在上涨到一定幅度的时候,就有可能进入一种泡沫化的状态。国外多次出现过泡沫危机,我国早在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在1992年前后高起,然后有突然回落,带来了海南经济近8年的萧条。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主要资产是国家资产(其实也是全民的资产),银行的这些贷款官员,并不需要对贷款最终顺利回收承担相应的责任。况且还有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关于房地产贷款的质量的评价在。这样商业银行可以大胆放手把贷款提供购房人和房地产开发商。
不过,我要说的还有另一层意思,而且是主要意思,就是说除了银行本身的获利冲动外,银行许多的职员,与信贷有关的职员,都可以在其中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
以CCTV新闻调查2007年4月23日报道的上海房地产一个专题来看,有些个别关系人能在一天之内,在不同银行同时获得17套住房的贷款,而且都办理到位,这种事如果不用银行的相关职员获得大量的利益的结果来解读,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来说明这一过程。中国有句俗话叫“无利不起早”,通常情况下的贷款过程,一般要半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办妥,有许多审查程序,但是我们看到,在上述的事实中,或者没有这样的审查程序,或者这些审查程序都已经被虚晃一枪,走了过场,当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银行工作人员的时候,工作人员竟回答说,他们不知道客户在其他银行也同时贷款,因为如果贷款人在其他银行获得贷款,要在三天以后才能显示到联网查证的系统上面。这些银行为什么提供贷款连三天的审查时间都等不及,那么不管是用工作程序还是责任都是没有办法的,唯一可以说明的就是他们当中有巨大的个人利益,或者就是银行人员直接参与炒房分利。
刚过去的2007年12月份,中央电视台报道,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家银行为一个“贷款人”提供了房地产贷款,而这贷款人却从来不知道。当“贷款人”去查证自己的贷款来路的时候,居然发现他的那个房子是不存在的,根本没有这个房屋的号码,他那个所谓的号码是3-59号,不仅3楼没有这个房号,2楼也没有这个房号,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套房子,但是银行的贷款也已经放出去了。后来又出现了神秘人物帮助他这笔贷款还了,并且告诉他没事了,银行的贷款全部还清了,跟他没有关系了,那么,这真是一个很滑稽的贷款事件,这里说的银行的利益主体,其中包含了银行职员的另一个主体,我们没有分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