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董藩:中小地产开发商的末日真到了吗?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1.24 来源:淘房网

  每次危机都是你发掘自己光明一面的机会——【美】马尔登

  最近到各地授课或者演讲,被问及最多的是中小开发商的生存问题。的确,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房地产问题又被彻底政治化、道德化,关注中小开发商以及整个房地产业发展前景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我常想起英国前首相迪斯累利的一句名言:“我们制造了幸与不幸,并称它为命运”。

  关于中小开发商的命运问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仅仅在这次宏观调控实践中,就有众多人给出了自己的大胆判断。例如,2007年初,郎咸平先生就预言未来几个月内楼市有变,大量地产商会倒闭。该观点一时间被媒体广泛报道;徐滇庆先生也说过全国开发商有二三成可能出局。最近这个问题再次引起高度关注,先是因为王石抛出了令全国哗然的“拐点论”,接着是因为冯仑提出,在未来3~5年里,6万家开发商只有3~5千家可以活下去,剩下的都会转型或者退出这个行业。这些预测有的已被实践验证失败了,有的则正在经历着考验。

  预测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我不知道它究竟是由那些因素合在一起锤炼成的,但我看到即使是一些公认的学术权威、行业大佬,其预测也屡屡失误。我既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但作为研究房地产的学者,在众多追问中,已经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今天就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不管这些看法将来被验证是对还是错了。

  我承认,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了新的游戏规则。例如,与过去相比,由于缺失的住房保障职能正在回归,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另外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权利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但拿地规则等有所改变,开发户型设计和开盘时间等也受到管制。在不断趋紧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积压。由于宏观调控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微观干预手段,产品生产决策受到管制,经营权利如开盘时间和数量的确定以及价格调整等也受到制约,中小开发商的发展前景的确引起了普遍关注。

  绝大多数人认为,竞争是必然的,淘汰也是必需的——总体上看,大开发商产品开发、融资、拿地、营销等能力都比较强,规模效益明显,又携品牌优势,宏观调控反而是对其有力的。小企业则恰恰相反,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缺乏,在招拍挂规则下抢不到地,开发产品质量粗糙,常出问题,市场认可度低。他们认为淘汰中小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有益处,于是,宏观调控又应了英国思想家乔·赫伯特说的话:“命运对有些人是生母,而对另一些人则变成了继母”。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