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应该负起监管责任,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有倒闭苗头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房地产新政的继续强化,房地产中介行业必将优胜劣汰。而房地产调控如何真正治本,避免形成逆淘汰,还需有关部门按照市场规律制定相关政策。
虽然房市虚热高企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民生期望背道而驰,但是房市直线下跌的硬着陆趋势依然不容乐观。所以,房地产中介纷纷关门的“骨牌”效应,其实应该是更危险的。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国家在调控房市问题上,采取的是稳健有序组合缓滞的宏观调控政策,目的就是使高企的房市惯性逐步引导进入健康的市场轨道。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去年年底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中央经济会议确定的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还是房贷、第二套住房贷款抑或其他财税政策的综合运用,都是有步骤地引导和牵引,避免房地产陡然走低对国计民生造成措手不及的局面。
从房地产中介纷纷关门暴露的市场苗头看,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京沪穗深等地房地产价格的走低,看来并非是开发商刻意的营销策略。很现实的逻辑就是——房产中介遭遇寒流,房价掉水还会远么?
笔者以为,应该正视房产中介市场带来的信号,防患于未然,避免这种颓势传染到房地产一线市场。如果说,2007年之前的宏观调控在于稳定房市价格,窃以为当前的房地产政策应该是稳保房市价格:一是通过信贷紧缩和严格的土地控制,不再审批新的房地产项目;二是对已经进入市场的房地产项目,实行行政主导的价格干预,最大限度地促进市场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