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法:“分析未必错,结论未必对”
“这些数据都不可信。”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施建刚对记者说,不要相信这些数据。
他表示,各个数据运行的样本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而统计的口子又太多,数据容易造成混乱。但是他指出,房地产数据的统计主要有四个途径,网络数据、政府提供、多年积累以及地方政府的行业协会提供。
而不同对象提供的数据又不一样,动态样本不一致,导致结果不一样。
“不能说他们的分析是错误的,但是结论是不对的。”他强调,选择样本要强调三个方面,即足够数量、具代表性、均匀分布。“但是上海很多研究机构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能省略的步骤都没省去,还谈什么准确性。”
“真正准确的数据应该来自建设部、统计局等等部门。”
而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则表示,统计局和建设部各有所长,数据较为权威。而统计局的数据主要来自取样和调研,建设部主要来自成交数据。
刘光东则认为,很难相信哪家,数据来源一样,但是在剔除别的因素的时候,也会产生误差。但是各个机构到最终还是以自己为主,可靠性不够。
新闻观察<<<
房地产统计数据遭遇监管空白
面对如此众多的统计数据,受众根本无法辨别,只会让自己的公信力丧失。
当记者致电到几个部门询问是否有这样的一个管理机构来管理混乱的房地产数据市场,各个部门均表示暂时还没有。房地产统计数据遭遇监管空白。
其中,施建刚就指出,要规范房地产统计数据,就必须由各个部门协调起来。由政府部门协作,共同分工完成,统一公布口径。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他称,对于那些企业研究机构的数据,不是研究行为的大多可以自娱自乐,不必公布向市场。而媒体也应该区别对待报道。
他指出,现在的企业的研究机构,政府对其要有约束。不然很多数据的出来将会影响市场判断和政府调控判断。
上海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也表示,一定要做好房地产统计数据统一通道的问题,避免重复或相反的数据出现,使老百姓混沌。
“可以由国家建设部专门统计数据,交由统计局发布。这个协作,进一步细分和专业化。”他指出,国家统计局分管很多部门的统计工作,数据上难免出现差异。
专家指出,统计数据的混乱,要求政府在其中做好协调工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促使房地产健康运行。不然,我们的房地产数据忽悠战什么时候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