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居民住房消费模式改变 意识买房不如租房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1.1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黄石松 陈红梅

  居民住房消费模式的转变决定房价的未来

  在我国房地产业转型过程中,业已形成了一种背离国情的居民住房消费模式,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浪费严重。当前过多地对“房价是否形成拐点”的讨论并无多大的意义,真正要解决的是: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形成成熟的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不可否认,经过长达数年的宏观调控,影响和决定居民住房消费模式的因素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但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任重道远,当前的根本之策是:重构住宅市场价值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结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居民住房消费模式的变革,实现住房消费多元化的新格局。而这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至少还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房价的争论再度形成热点,去年10月以来,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高档住宅“价跌量减”的现象,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年底出现了土地供给(特别是保障性土地供给)放量的现象。一些媒体和机构预测房价的拐点已经来临。包括万科董事长王石也坦言:“我承认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了。”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包括华远地产老总任志强认为,这只是短期的局部现象,是某些企业和个别项目应付年底资金短缺的市场行为,当前的现象只是房价长期快速上涨后的短期的局部回调。

    笔者认为,过多地对“当前房价是否形成拐点”的讨论并无多大的意义,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在科学、合理、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体系没有形成之前,房地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始终是不稳定和错位的,居民对住房消费的预期将始终受政策和舆论的影响而模糊和易变,房价始终是令人难以琢磨的,它往往会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初衷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开玩笑。

    应该说,近年来,各地加大中低价格中小户型住宅的供给,住房市场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以北京为例,“十五”期间,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历年保持占新增房屋建设总量的8%-15%之间,2007年北京市政府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十一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和两限房的比例提高到32.53%。市政府还扩大了廉租房的覆盖范围,加大了住房困难城市低保家庭的租金补贴发放力度,到“十一五”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将可以覆盖全部低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同样,近日广州、上海等地也明确提出,大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将廉租房覆盖范围扩大到全部低收入家庭。我国住宅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结构改善对房价的抑制作用也在逐步显现。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