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利率会使已购房者还款负担增加,势必导致银行一系列坏账出现,这并不是央行乐见的结果。包括提高准备金率和定向央票,固然有利于回笼货币,但也会让央行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
任志强认为,经过多次信贷政策调整,银行的开发贷款占开发商资金总量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受信贷紧缩政策影响不是很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08年信贷投放将以季度调控投放节奏。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按照管理层的要求,2008年4个季度的信贷额度投放比例为35∶35∶20∶10。也就是说,上半年可安排的信贷规模占全年总额的70%。按照银行业“早放贷,早收益”的经营思路,历年的第一、二季度会成为房地产信贷高峰期。
无论从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角度,整个房地产业失血的幅度是有限的。
改变楼市基本面的要素尚未出现
记者接触的多位开发商都对中国城市化所产生的刚性需求深信不疑,基于中国经济成长的信心和城市化居住需求的信心,开发商们深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不会随着宏观调控而改变。
广发证券地产分析师花长劲分析指出,2006年,中国共销售商品房6.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5.44亿平方米,而全年商品房供应量仅为5.30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供应量4.32亿平方米,供需之间仍然有巨大的缺口。
2004年以来以压缩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题的宏观调控并没有有效遏制房价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压缩“地根”对总供给的影响。而与此同时,总需求的总量很难被压制下去。
从地产界两大明星任志强和潘石屹对“小产权房”的态度可明白高房价的真正威胁在哪里。他们的热烈讨论也从反面印证着楼市需求的巨大。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房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非饱和市场。只有增加持有成本,才能平衡人类对土地和物业无限制占有的欲望。而在物业税出台之前,这样的持有成本还是较低。并且,最新消息显示,物业税在2008年不会提上日程。
换一个角度,“小产权房”背后是房地产业土地供应制度的变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才能根本上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或许房地产市场真正的拐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