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畸形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社会太多资金在房子上压死。把大量资源压在房产上的经济体,其增长的长期潜力是可疑的。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2008年《社会蓝皮书》,该书主编、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房价持续增高,推动民众的住房消费预期,很多家庭希望尽快解决住房问题,抑制其他方面的消费,最终使消费率降到近几十年来的新低。(据1月4日新京报报道)
也就是说,房地产业已经并且仍在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多年以来,各级政府日益重视房地产业,土地财源促使与土地经营有关的一切产业被当成支柱产业,当然也包括房地产业。不少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成片开发,人为制造房地产的被动需求。
民众确实有解决住房的真实需求,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畸形的。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其对土地的垄断,导致土地供应紧张的预期,房价快速上涨,民众必然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屋。如此高涨的需求又推动房价更快速地上涨。如此循环不已,民众的大量收入、储蓄涌入房地产行业。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不得不因此而抑制其他消费。这样下来,消费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就在低水平徘徊。
房地产业畸形繁荣的坏处不仅在此。它也是导致民生问题的一个根源。一方面,对于一部分民众来说,买不起房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大焦虑因素。至于已经购买了房屋的民众,尽管房屋的账面价值随着房价腾涨而迅速升高,但这些价值不是现金,可望而不可及。相反,很多家庭要为供房子发愁。尤其是在通胀时期,月供压力会越来越大。于是,在房地产繁荣时期,不论有房无房家庭,都觉得解决住房问题是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