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卖地成地方财政重要收入 房贷新政受阻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1.0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据建设部称,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已经达到27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前6平方米的四倍多,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发展中也有问题,主要是近几年住房市场失灵,房价上涨较快,买不起房,租不起房,还不起贷,望房兴叹的居民趋于增多。

  坊间对房改的抱怨明显上升。鉴于此,从2004年起,国家着手调控楼市。2007年下半年,监管层又出台了“房贷新政”重拳,旨在打压住房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上升势头。

  关注房地产的人很快观察到,“新政”出台不久,各种抱怨、阻挠、抵制乃至反对的声音就粉墨登场了。有的说,“新政”是饮鸩止渴;也有的说,“新政”损害了穷人的利益;还有的说,“新政”对房价不会有大的影响,甚至有人预言(实际上是希望),“新政”会再次成为“空调”。同时,旨在阻挠落实“新政”的各种对策,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判并加紧实施。例如,关于第二套住房标准的界定,监管层、央行、国有大银行和小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囤地”、“捂盘”者也大有人在。这表明,“房贷新政”已经威胁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阻挠“新政”的力量正在蓄积。因此,分清谁是“新政”的反对者,想法化解他们的对抗,是落实“房贷新政”的首要任务。

  卖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

  土地是城镇住房的载体。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独家垄断了土地供给。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土地,再转手高价卖给开发商,稳定地获取了巨额收益。据2004年国土资源部公报数据:“1992年至200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超过1万多亿元,其中近三年累计达9100多亿元。”2005年在国家收紧“地根”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总额仍达5505亿元;2006年则攀升到7000多亿元的历史高峰。卖地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有些城市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土地转让收入,被戏称为“土地财政”。

  凡是当家的人都知道,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些年城市修马路、建广场、盖高楼,还有发奖金、出国考察,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用的大都是卖地的钱。如今政府又开始搞民生工程,诸如“低保家庭”应保尽保,增加就业,发展教育,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等,都需要大量财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折不扣地实施“房贷新政”,把住房(投机)需求和住房价格压下去,无疑会断了地方政府的财路,与自己过不去。地方政府首长面临着两难选择:要钱还是要国家政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地方政府肯定会首先设法保住钱袋子,其次才考虑如何应对上峰问责。如果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如此办理,“新政”再次成为“空调”并不是不可能的。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