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春寒料峭”还是“春暖花开”?
国家统计局12月17日公布的11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显示,1至11月,全国完成经济适用住房投资693亿元,同比增长31.7%。
国家加大中低价格商品房建设力度的举措、经济适用房将面向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取向以及持续出台的政策显现出的调控决心,让不少在年初还陷于迷惘的消费者感受到了房价趋稳下行的希望。搜房网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59.23%的被调查者认为楼市拐点将会出现,69.13%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消费者心理将对楼市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上海房地产评论人顾海波谨慎地说,在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一些购买力并不充裕的中等偏低收入者也被裹挟进了买房大军,加剧了供求紧张;一旦保障房建设有实质性突破,这些本不应成为商品住房市场消费者的预期就会改变,他们从商品房市场退出,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楼市的供求关系。与之成对比,一些消费者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坚定。“8、9月份上海房价一个劲上涨,我差点就忍不住买了。现在看幸好没有,明年价格可能会下来。”上海市民张道清说。
然而,在刚出版的社科院经济蓝皮书中,一些专家认为,房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其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等支撑楼市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没有改变。
“过高地估测我国经济、社会对房价的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件好事。”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沈玉芳说。而对于那些望穿秋水等待房价下调的普通购房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在经历这个冬天的观望之后,新的一年房价是在高位平台上作短暂停顿之后继续攀升,还是房价回归,仍是不确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