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加息、二套房新政策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市场中各种力量的心态也正在发生转变。
房地产商:捂紧棉袄等冬天
房地产发展商中铁板一块的“房价续涨论”在2007年年底终于出现了裂缝。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前不久首次公开表示同意“楼市出现拐点”的说法,其旗下部分楼盘售价出现小幅下调。与此相先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坚定的“看多派演说家”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也松了口——尽管任志强认为房价是否开始下降还需继续观察,但他同时承认:“从金融来说,明年肯定是紧的,是冬天,现在得先捂棉袄。”
受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近期国内一线房地产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楼市呈现出成交量萎缩、价格回调的趋势。搜房网数据显示,11月上海住宅均价环比下跌7%,由10月份每平方米11500元下降到10700元。成交量也继续走低。与此同时,广州、深圳等地的楼盘价格也略有下降。
与此相伴随,今年下半年,不少媒体的房地产广告出现了“转折性”增长。《广州日报》的一位管理层人员日前对记者说,在广东楼市持续火爆的时候,广东媒体曾经出现房地产广告量大面积滑坡的现象,但下半年以来,刊载于该报的房地产广告出现了很久没有过的“爆发式”增长。
“大中城市房价是否已经出现真正的拐点尚待时间检验,但房地产商捂盘惜售待价而沽的心态出现拐点却是事实。”一些房地产评论人士如是说。
房产中介:冬天已经来临
如果说房地产开发商尚处于“捂紧棉袄等冬天”的状态,那么,对于房产中介产业而言,冬天真的已经到来。
随着房产交易的持续上扬,近年一些房产中介扩张速度惊人。但这种缺乏远景预期的“跑马圈地”在今年遭遇了麦城之败。9月以后,楼市成交渐趋萎靡,上海、深圳、福州等地出现了房产中介关闭门店乃至中介倒闭的风潮。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平均一周倒闭1家中介的现象,不少昔日繁荣昌盛的中介一条街也开始冷清。
12月中旬,位于上海莘庄的好世鹿鸣苑二期开盘。开盘当日,太平洋房屋、先原房产等中介的业务经理、置业顾问们云集售楼处门外,向每一个进出大楼的人员热情兜售。
“现在中介的日子和以前不好比。过段时间说不定我就要上门服务、逐户‘扫楼’了。”在鹿鸣苑售楼处前的街道上,一位年近30岁的房产经纪人对记者说。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单边上行趋势难以持久,楼市成交走出观望亦需时日。现在很多中介店铺甚至一个月做不成一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