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将房价高涨归咎为炒房行为盛行,显然也有失偏颇。炒房的普遍性从有房地产市场起就存在,房地产市场永远是和资本联系在一起的,投资和投机不可能从中剥离。防范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大涨大跌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取消这两个市场,但显然不可能;任何短期压制市场需求的做法,到最后都会遭到市场的报复,面临更强劲的反弹。朱元璋是禁海限商的,他认为只要禁止商人倒卖粮食和布匹就可以让粮食价格降下来,大家都可以吃饱,穿暖。岂知没有商业流通,到哪里去买粮食和布匹?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反而更多了。当年杨百万倒卖国库券,针对这种“投机倒把”现象,时任央行行长的陈慕华曾说,“杨百万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现在面对房地产市场的炒房者有哪个人能拿出当年陈行长的勇气呢?
在金融市场中,加按揭和转按揭目前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刚性地取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流于形式。商业银行面对没有房地产抵押和有房地产抵押的贷款,首先放款的选择必然是后者,这决定了房地产必然会产生一些衍生金融品。叫停了加按揭和转按揭,只要地价仍然高企、房价持续上升,自然会有别的衍生品出来,监管层将面临堵不胜堵的困境。
一些媒体将房价上涨的责任推给炒房团和开发商,各部委把责任推给地方政府;一味地炮轰,实际上是放大了虚妄的焦虑,并使制度性的困境被忽视。归根结底,房地产宏观调控屡屡失效的根源在于土地财政,在于对保障性住房的政府管理功能缺位,一味地指责某个行业,某个市场中的团体,无助于真正地解决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学术部副主任 陈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