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棒打“七寸” “深度套牢”成“房东”
“真是看走了眼,调控政策那么厉害,我们真的全部都要成为房东了。”临近年末,返乡寻找同学“周转资金”,帮忙支付银行利息的黄宁宁颇为无奈地说。
进入9月份以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热点城市,一方面房价在悄然下降,另一方面楼市的交易量急剧萎缩。1月份深圳住房销售单月成交80.26万平方米,而到了10月份,成交量却只有15.36万平方米,创下3年来新低,房地产市场突然由热转冷。
世联行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二手楼市场方面,深圳1月—7月成交活跃,投资现象比较普遍,成交量节节攀升,其中4月日均成交套数达到今年的历史最高点414套,成交价格也从年初的每平方米8996元飙升至7月份的每平方米13299元,涨幅达到48%。深圳中原的数据显示,10月份深圳市共成交二手住宅约2800套,成交面积21.9万平方米。而6月份时,成交量为12100套及101.4万平方米,10月成交套数及面积仅分别相当于6月时的23%、22%。
不少被“套牢”的“房东”,对中央抑制资金流动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感触颇深。9月15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加息,在连续加息后,个人自营性房贷利率5年期以上已调高至7.83%。若采用等额还款方式,按揭50万元30年期的客户月供就要增加300多元。这会对自住购房需求形成压制,就削弱了市场的承接力。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已贷款买房的个人,再利用贷款所购第二套(含)以上住房首付不得低于四成,且贷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此举不但加大了炒房的成本,也增加了炒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