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在福州的二手房市场上,卖方在签约前一刻突然提价的现象并不罕见。然而,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日益凸显,今年下半年开始,卖方“有房不愁卖不掉”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据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二手房市正在向“买方市场”倾斜。
榕二手房交易渐入“买方市场”
现象
卖方不“牛”买方不急
日前,家住鼓楼区的张小姐接到了福州某知名房产中介公司经纪人打来的电话,询问其挂在该中介待售的一套位于金山新区的二手房价格是否有所改变,当得到张小姐否定的答复时,该经纪人明确向张小姐表示,最近房子不好卖,与其房子差不多的房源,价格都有一定的下滑,“如果您的价格依然保持不变的话,可能要等较长的一段时间。”
无独有偶,与张小姐在同一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原本对买房极度热衷,但如今却变得不紧不慢起来。“现在市场上的房源多了,而且不断有便宜的房子抛出来,多挑选对比,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房子。”王先生这样解释其放缓购买速度的主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情况在福州的二手房市场上如今已经见怪不怪,金山新区某房产中介店长告诉记者,受到“二套房提至40%”、“银贷利率上调”、银根缩紧等政策的影响,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原本常常在签约前忽然决定提价的房东,现在大多急于将手中的房源卖出,但购买者和上半年相比,则更为理性,一般都多方比较房源,并不轻易下定购买。“市场的行情好不好,房东的脸色就是晴雨表。”该店长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政策力度的加大,原本一直被卖方捂在手中的房源,逐渐放出市场,而一些房龄较老、户型不佳的房源,已经出现了滞销的现象。
分析
房源增多有价无市
渐入买方市场
“房源大量放出市场,房东开始急于卖房,这一现象说明二手房买卖双方的天平正在发生倾斜,市场上观望情绪较浓。”国广一叶·点房置业总经理伍斌告诉记者,在原先的二手房市场中,卖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房源的热销,一套好房子放出市场,没过几天就已销售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不少房东还“一房多挂”,价高者得。卖方对房子过高的心理预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买方的购房成本,也给市场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某些经纪人为了提高自身业绩,在得知房东将与另一家中介公司签约时,向房东谎称其出售价格低于市场价或所有买家愿出更高价格购买房子,以破坏交易。”福州某知名中介公司老总告诉记者。而受到政策影响,当福州的二手房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时,房东一般不轻易改变其定好的价格,而且在有买方愿意购买时,往往可以比较顺利地签订下合同。“房源的增多,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而房东为了能尽早卖出房子,在价格方面也不会多做刁难,”中美家房产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买方市场的大前提下,市场交易虽然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成功率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