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住房政策重心转向保障低收入人群之后,相关部门已开始研究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以免其陷于被“疏漏”的境地。
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在临近年底之际,建设部等相关部门接到通知,要求对中产阶层住房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拿出一个办法来。
政策“空当”
据悉,将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纳入部委政策视野,起源于今年住房新政的“空白”和温家宝总理的新加坡讲话。
今年8月的全国住宅工作会议,明确了整个社会住房体系分成政府保障和市场化两大部分,政府要承担起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的责任。
因此,为改变1000万户低收入家庭以前不被住房保障覆盖的情况,廉租住房供应范围由最低收入群体扩展到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由中低收入者下调为低收入者,由这两类住房合力解决最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据此精神,原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2004年版《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进行了相应修订,11月30日予以公布。
不过,随着对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加强的同时,中低收入群体实际上被分离出了政府保障范围。而今年各大城市商品房价格却在不断上扬,中等及中等偏下阶层住房难问题因陷于政策空当,日益为社会所关注。而且,该阶层的住房问题及其所费成本关系着“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的构建。
对此,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沈建忠曾回应表示,既有政策上已考虑到了该问题。如规定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等住房用地不得低于居住用地的70%;推出限房价、限套型的“两限”普通商品住房,比周边商品房价格低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