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岁末年终对决 谁的筹码决定楼市走向?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7.12.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困境:博弈未果

  新政的出台让楼市开始降温,但惯性并未就此改变轨迹。虽然观望情绪开始浓重,但纯粹的看空者并不多。分析人士认为,政策调控具备很大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其效果也非常一般,这让很大一部分人坚信房价并不可能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上海住宅的成交金额已超出2004年创下的2064.74亿元的纪录。另外,虽然近期银行收紧房贷的迹象明显,但再过两个月,银行便可以执行2008年的贷款指标,无款可贷的局面一旦被打破,个人房贷很有可能在冷冻期后出现爆发,并支撑上海楼市的继续高位运行。

  外资

  筹码:平衡布局

  手握大把钞票,跨越重重“门槛”,如今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学走“平衡木”。

  “近年来,随着几道‘限外令’的发出,外资在我国楼市的投资局面已经越发复杂。”华高莱斯国际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衍奎直言。他指出,目前外资正在寻求“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等各个层面的平衡。

  以北京市场为例,在不久前,有着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三重“背景”的国浩房地产以5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收购了东华国际中心90%股权,由此入驻北京黄金地段东直门。据了解,此前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沉寂了7年之久,这恰恰给了拥有强大外资背景及资金实力的国浩一个机会。并且,国浩不但乐于发展商业物业,还在北京、上海积极开发着高端住宅。

  而同样来自于新加坡的凯德置地,在其自己拿地直接开发的同时,还不断寻求与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不久前,凯德置地与成都置信、河南建业达成或合资或股权合作,之前又与万科互补合作商业项目。

  实际上,在一道道“限外令”阻挡下,对于一般的外资来说,内地楼市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能够抓住机会的更多是早期就进入内地的企业。“正是这些已经‘落地’的公司在学着走‘平衡木’。”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这些公司大都对中国市场有长期战略考虑,“限外令”对他们影响有限。

  世邦魏理仕投资部的一位负责人则指出,1年多来对外资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尤其是外资收购内地资产受到严格限制。“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海外基金的运作周期加长、操作难度增加。尽管目前收购案例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太多,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觊觎中国市场的基金数量来说已是相当少了。”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