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空涨压力
一边是国房景气指数等权威统计数据一路上扬,一边是不少地方楼市步入调整观察期。房地产市场就这样来到一个临界关口。目前,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从10月开始出现量减价升的“空涨”现象。在北京,楼市离场者不在少数,但成交价格依然突破新关口;在上海,楼市观望气氛浓厚,卖方市场的格局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但成交价格再创新高;在深圳,成交量创月度新低,但房价却依然坚挺……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对楼市来说,这似乎意味着市场承受力已快到极限,如果“高位盘整”逐渐转为“下跌通道”的开始,那对投资客来说将是沉重一击。
购房者
筹码:观望等待
对于一直期望房价回调的普通购房者来说,他们的“抗议”方式只有——等。
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受房贷新政影响的10月,上海商品房成交量大幅下降,全月共成交商品房277.03万平方米、26242套,较9月分别下降22.03%和18.56%。传统的“金九银十”效应并未显现,上海楼市提早过冬,这与购房者制造的持币观望气氛显然有直接关联。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房贷新政极具“杀伤力”。在政策出台后的短短半个多月里,上海的二手房成交量就下滑30%,一些中介机构业务的下滑幅度甚至惊人地达到了50%以上,长达半年的楼市高烧眼见着在二手房市场迅速消退。
而一手房市场同样不容乐观,随着成交量逐月下滑,成交均价也开始相应变化。如统计显示,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0614元,比上上周下降7.24%;商品房整体成交均价则为每平方米10360元,也环比下滑7.66%。
一些分析师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房贷新政直接击中了上海楼市的软肋——在高企的房价面前,大部分普通市民已经丧失了购买能力。
目前,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房贷新政直接影响市场资金供给,加上此前房价上涨速度过快,预计春节前上海楼市会持续低迷的状态,但春节后新的贷款增量可能会引发一波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