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看,从去年6月末到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的房贷和开发贷款余额增加了9000亿元,第二季度末已达到惊人的4.3万亿,第三季度的增长更快。银行资金过快地向一个行业集中,不但将导致结构性安全问题,还将严重影响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银行风险同房价上涨的幅度是成正比的,房价上涨一倍,意味着以银行资本购买实物资产的代价翻了一倍,也就是说,房屋的增值,意味着银行金融资本的贬值。一旦房价下跌,房屋资产的水份被挤出,可能导致银行金融资本的大幅缩水,这才是地产金融危机的核心。
市场将理性回归
房贷新政威力不但在于阻止投资者进一步进入市场、控制普通消费者不要超前消费住宅之外,还使得持有多套住宅的投资者看低楼市前景而抛售手中房屋。而土地新政的核心一方面是通过严查囤积土地、限期开发等政策,加大土地持有成本,迫使开发商加快开发进度;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大土地供应量、减少单幅土地出让规模,实际上就是将有限的资源分散配置,应该说,将使得未来供给大幅加大。
一方面是需求的急剧减少,一方面是未来供应大幅加大,未来开发商将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进而导致资金压力,迫使开发商降低利润期望值,下调房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的高房价将不会维持太久,市场将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理性回归。
需要强调的是,房地产行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笔者只是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而不是一个充满泡沫、随时可能崩溃的房地产市场。所以,呼吁房地产的理性回归,也许才是符合每一个从业人士、每一个普通百姓利益的做法。
毫无疑问,目前大部分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严重超出实际价值和市场承受力。如果按照美国的信用审核体系,一线城市申请按揭贷款的购房客户至少有一半可以列入"次级信用者",这种风险在房价上涨、实物资产表面增值的时候是不会暴露的,一旦房价下跌,风险就可能集中爆发。
同样,由于大量土地囤积在流通环节,也客观上导致土地资产被严重高估。以笔者掌握的数据,2001年初至今年5月,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22亿平方米,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加上近期多个城市成交的地块,近10亿平方米的土地囤积在开发商手中,足够供应全国市场5年的开发量。由于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土地持有商都是上市公司,非理智的屯地行为可能将土地价值高估的风险转嫁到证券市场。同时,通过开发贷款,土地风险又转嫁给银行。
因此,中国房地产的问题表面看是房价过快上涨造成购房难的社会矛盾,核心原因则是土地和房屋的实物资产过快上涨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在悄悄逼近。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