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伟嘉对下层的九家BVI公司进行了扩股。
伟嘉提供的这笔资金最终变成“前四家过桥公司”收购“五股东”所持国内相关资产股权的收购款项。至此,碧桂园资产出境的安排才真正完成。2007年3月21日,“五股东”各自全资拥有的五个BVI公司必胜、多美、日皓、伟君、喜乐(以下称“股东五公司”)从伟嘉手中收购豪华股份,总代价约为7.477亿港元,定价依据是豪华截至2006年9月30日的净资产。
这一收购完成后,豪华由“股东五公司”分别拥有70%、12%、6%、6%及6%的股权,而伟嘉则从碧桂园的股权架构中消失。因此不难推断,伟嘉的真正作用是为碧桂园境内资产出境提供过桥贷款,而“股东五公司”从伟嘉手中收购豪华支付的7.477亿港元代价,实际上也就是“前四家过桥公司”收购国内资产的代价,而按当时港元兑人民币1:1.02的汇率计算,这一收购代价恰好等于碧桂园7.64亿元的股本。
碧桂园的海外重组完成了四次收购,涉及交易的BVI公司多达14个,但由于BVI公司无法在香港上市,所以还要打造最终的上市主体。
开曼群岛的法律环境符合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要求,开曼公司也是理想的上市主体。在上市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和瑞士银行的安排下,碧桂园控股于2006年11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为受豁免有限公司,法定股本为380000港元,分为38000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随后,碧桂园控股按0.1港元的面值向一家叫Godan Trust Company (Gayman) Limited的BVI公司发行1股,而这1股在当天就被转让给杨贰珠。2007年3月19日,杨贰珠将拥有的这1股股份按面值转让给多美,其后碧桂园控股分别向“股东五公司”配发及发行70股、11股、6股、6股及6股股份,使得“股东五公司”分别拥有碧桂园控股70%、12%、6%、6%及6%的股权,依然复制了碧桂园国内公司的股权结构。
2007年3月26日,碧桂园控股从“股东五公司”收购豪华全部已发行股份,代价为向这五家公司分别发行及配发与其股权比例对等的股份。至此,碧桂园控股成为上市主体。
在上市重组过程中,这一庞大而股权结构单一的碧桂园集团,最终演变为一家百分之百的外资股份公司:先由杨惠妍等五名股东在开曼发起成立碧桂园控股,其股权架构同样为杨惠妍持股70%,其余四人合计持股30%;再由碧桂园控股间接全资持有的九家BVI(英属维尔京岛)公司,收购境内碧桂园公司的全部股权,然后整装上市。
杨国强:“隐学”旗下暗涌成潮
杨国强,碧桂园的实际控制人。为人相当低调,尽管名声在外,早就是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却几乎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也不怎么接受媒体采访。据说他最喜欢呆在公司热销楼盘售楼部的某个角落里,静静观察销售进展,而周围来来去去的人,也许还以为他是哪里过来看热闹的老农民。同辈呼杨国强为“强哥”;晚辈称其为“六叔”;乡里用二手汉语叫其“Boss杨”。
1988年,杨国强33岁,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应该正担任顺德北滘公社房管所区建筑队队长。据说,杨国强24岁之前都是穷小子,17岁之前没有穿过鞋。由此反推,那33岁的杨国强已经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拍档竟能出资3395万元,收购北滘建筑工程公司,从此可以想象1988年,Boss杨绝对已经腰缠万贯了。
1992,杨国强真正发家在广东顺德、主要开发业务集中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碧桂园,素以“南中国居住生活的一面旗帜”自诩。92年的杨国强,趁内地房产热,与几名农民在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兴建4,000套别墅,名为“碧桂园”。后来内地楼市爆煲,楼盘滞销。据称某日,他到广州一间私营贵族学校参观,无意发现一间贵族学校,可以吸引有钱人愿意到穷乡僻壤聚居,结果他照葫芦画瓢,在碧桂国兴建国际学校,成功将楼盘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