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大开发商囤地够开发27年 房价上涨风险转嫁股民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7.09.18 来源:广州日报 李婧

  政府努力增加土地供应量

  “今年起,广州连续三年确保全市十区每年供应住宅用地5平方公里以上”,今年3月广州出台的“穗七条”无疑让人十分振奋。

  尽管政府已十分努力地增加土地供应量,但“8·31”大限三周年之际,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开发商手中存储的地更多。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说:“初步统计,广州十区约29平方公里多住宅用地未开发,加上从化、增城已出让未开发土地,全广州约40平方公里住宅用地囤积在开发商手中。”

  不仅广州如此,北京今年也掀起供地高潮。与此同时,珠海、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供地力度也明显加大,珠海市国土部门近日一次性挂出8宗建设用地、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

  趁政府开闸开发商加速囤地

  土地市场上,各地“地王”频现,楼面地价赶超房价。令人关注的是,频频创造“地王”的主角正是各大上市房地产企业。这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报显示,随着政府开闸放地,他们的土地储备也在迅猛增长。佛山地区一家大房地产商的中报显示,截至8月15日,公司土地储备量为5400万平方米,比4月20日上市前的1900万平方米增长了180%。“其中40%位于广东省内,60%则位于广东省以外地区”,其董事长表示。而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房屋销售面积仅90多万平方米,“如果以全年销售200万平方米计算,它目前的土地储备足够其开发27年之久。”有关人士说道。

  广州另一知名地产企业今年的中报显示,目前其土地储备已达到约3113.3万平方米,“目前手头土地储备足够未来3年之用,为达营业目标,集团每年需要投资约200亿元购置新的土地。”该地产集团负责人说道。

  珠三角某知名地产企业在目前23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预计还将在今年购入3000万平方米土地,业内分析认为,“足够它近10年的开发所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9·16报告”指出,未来地块的规模化开发与企业经营的规模化扩张趋势将愈演愈烈。此前的建行报告显示,2001年年初至今年5月份,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21.62亿平方米,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不足购置面积60%。

  以某开发商为例,其土地储备中不少都是划拨的,根据其业绩报告,其地块成本2006年时占房屋销售价的9%,而今年更是下降到7%。

  “囤地”原因:

  历史用地+招拍挂拿地

  “大量的土地储备在开发商手中有其历史原因”,黎文江说道,“过去协议出让的土地多,协议地、人情地延伸到现在”。以某开发商为例,黎文江表示,其土地储备中不少都是划拨的,根据其业绩报告,其地块成本2006年时占房屋销售价的9%,而今年更是下降到7%。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黄文波曾说道,1993年~1998年,政府委托开发商去征地和拆迁,开发商拿着政府的批文征的地,就是通常说的协议土地;一些城市由于“开发早、时间久,因此烂尾楼、闲置土地积淀的程度相对较深”。

  事实上,全国各地都存在着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相比国内其他城市,广州较早破除了陈规。据了解,广州市1999年以后就没有协议出让土地,在土地公开招拍挂、建立有形市场方面,广州市是走在前面的,其他城市2001年以后才陆续跟进。

  同时,早在1997年,《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就已经向地产商们发出了预警,提醒开发商们尽快对圈占的闲置土地实施开发,2年内未开工的,政府将无偿收回。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每到检查,就在工地安排一些机器和工人作出开工的样子,就不是“闲置”了。

  在“8·31”大限后,住宅用地招拍挂获得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各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上市,上市公司凭借着便利的融资渠道在土地市场上以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的资金购置地块。而购置地块后高昂的财务费用、项目建设费用,又迫使开发商融资、再融资。

  而“土地储备是衡量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这一证券分析思维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雅居乐地产土地储备计划大幅增加,瑞银发表研究报告第一次给予其“买入”评级。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