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连江县马鼻镇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连江县马鼻镇区详细规划》的公示”。

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连江县马鼻镇区详细规划》,已于2025年9月10日通过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的审查。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现将规划草案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自2025年9月10日至2025年10月10日

《连江县马鼻镇区详细规划》的内容简介
一、区位及规划范围
规划区地处连江县东北部,坐拥罗源湾南岸核心位置,兼具“山、海、半岛”特色。是环罗源湾区域协同发展和福州都市圈东北翼辐射的重要节点。本次规划范围包括研究范围和编制范围,为保证地块完整性,做好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将编制范围周边地块纳入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包括编制范围及周边地块,总面积约3.68平方公里。
其中编制范围(城镇开发边界内)约153.10公顷,周边地块范围面积约 215 公顷。具体四至范围为:东至马头石公园、南至马鼻中心小学、西至G228、北至辰山村委会,总面积约 153.10 公顷(折合2296.5亩)。
二、功能定位
统筹“三生”空间,充分依托自身山水资源与区位优势,致力于打造教育、建筑强镇。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严格保护蓝绿生态本底,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发展,构建一个蓝绿交织、配套完善、文化繁荣的宜居滨海小镇。

三、规划规模
1、用地规模
编制范围内规划总用地面积153.10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约 153.10 公顷,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零星建设用地面积约 15.25 公顷。
2、人口规模
本区规划范围内人口规模2.2 万人。

四、规划结构
形成“一心、一轴、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心”:即规划区公建核心区,依托规划镇政府及周边配套设施形成组团公建核心。
“一轴”:依托规划区中部道路,打造东西向重要城市发展轴,串连生活组团。
“四组团”:以规划区中部道路为界,形成规划区四个规模相当的居住片区,即辰山生活组团、大鼎山生活组团、墙兜生活组团、南门-玉井生活组团。


五、用地布局
充分把握规划区优越生态资源优势,根据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并结合基地的发展实际,对可开发用地的土地开发价值、开发诱导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用地布局方案。规划用地布局结合总体空间结构,充分考虑其相应的功能定位进行用地组织。
1、规划结合基地的生态廊道、功能定位、路网结构,采用细胞组团模式布局。
2、结合规划区功能定位、路网骨架、城市发展需求,优化空间布局;
3、结合规划区功能定位、城乡发展需求,打造蓝绿交织、配套完善、文化繁荣的宜居滨海小镇。

五、道路交通规划
承接上位规划,同时考虑规划区的用地选择、功能布局及各级道路的特点、功能,将区内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和巷路三个等级,形成功能明晰、等级合理、具有一定弹性的道路系统。规划区的道路网形成“一横一环”的区域路网。

六、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整体空间景观构架以镇区“滨海向心、轴线延伸”的规划结构为基础,以“人—山海生态—城镇空间”的和谐共生为主旨,通过地标、节点、轴线、廊道等要素的系统组织,构建“一核、一带、两轴、多廊、多点”的空间景观结构。
1、“一核”
即镇区中心核心景观区,位于马鼻大道与镇中路交叉口周边,集中布局镇政府、文化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街头广场、绿地小品打造镇区公共活动核心,形成“服务+景观”双功能的中心节点。
2、“一带”
即滨海景观带,依托马鼻镇东侧海岸线(北起后湾村、南至横槎村),整合旧渔港、滩涂湿地、滨海步道等资源,布局滨海公园、亲水平台、渔业文化展示区,打造“观海、亲海、忆海”的线性景观带,成为镇区标志性生态廊道。
3、“两轴”
南北向人文活力轴:沿马鼻大道展开,串联镇区中心核心区、旧村落节点、南部居住区,通过建筑界面管控、街道家具优化,打造 “服务便民、风貌统一”的人文轴线;东西向山海通廊轴:沿镇中路(东西段)展开,西接牛项山绿地、东连滨海景观带,预留50 米以上视线通廊,控制沿线建筑高度(≤15 米),实现“牛项山—镇—海”的视觉连通,打造山海交融的景观轴线。
4、“多廊、多点”
“多廊”:结合马鼻溪、鲤溪等河道及牛项山至滨海、赤石岗山至马鼻溪的绿道,打造5 条生态景观廊道,控制廊道宽度≥20 米,保障生态渗透与景观连通;“多点”:结合社区中心绿地(每个社区至少1处,面积≥2000 ㎡)、传统村落入口节点、滨海观景台、登山入口节点,打造多处片区级景观节点,服务周边居民日常休闲。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