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楼遗址保护提升方案效果图

鼓楼遗址地层堆积区存积了大量污水
作为见证福州建城史的重要文化地标,福州鼓楼前公园(原名“福州鼓楼遗址公园”)即将重新修缮。近日,有市民向智慧海都968880报料称,鼓楼前公园的遗址保护区内环境较前些年脏乱了不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清理。一个多月来,记者多次走访发现,该公园遗址保护区内杂草丛生、积水成塘,部分缆线已经老化垂落。鼓楼区文物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原先结构问题,遗址保护区无法进入清理,预计本月底或3月初开工,在遗址表面建设1∶1仿真模型,解决地下水与杂草侵蚀破坏遗址的问题,以更好地展示鼓楼遗址的风貌。
记者走访:
遗址考古展示区长满杂草
福州鼓楼前公园位于福州鼓屏路与鼓西路交叉口西北角,是在福州鼓楼旧址上重建的景观公园,占地面积达4250平方米。公园建设时,有关部门在遗址发掘保护层上,架设一层隔栅通风层,最上方再覆盖一层透明的钢化玻璃。参观者可以透过钢化玻璃,看到近代、明清、宋、唐五代、西晋南北朝、两汉乃至更早时期的7个文化断层面。
然而,记者一个多月来多次走访发现,遗址考古展示区现状令人担忧:钢化玻璃破碎两块,内部积满灰尘和蜘蛛网,从外部难以看清遗址细节;侧身观察可见,通风层下方的遗址考古展示区已长满枯黄杂草,一株苗木甚至高达一米,部分电缆和塑料构件垂挂半空。
不仅如此,遗址地层堆积区也积了大量污水,形似“水塘”,水面漂浮着篮球、快递袋等生活垃圾。
市民呼吁:福州老地标不应“蒙尘”
记者注意到,福州鼓楼前公园内设有“鼓楼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责任人公示牌”标识,但其上管理使用单位、相关安全责任人及联络方式均为空白。2023年,“鼓楼遗址”被公布为鼓楼区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该公示牌上的文物定级标识却依旧为“未定级”。
“偶尔会有保洁工人过来用水浇一浇外面的玻璃。”周边居民陈依姆告诉记者,她从未看到过有人清理遗址内部。
据了解,鼓楼为唐元和十年(815)观察使元锡所建,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座砖石结构的城门楼,后多次重建,1952年因建鼓屏路被拆除。明代《闽都记》称之为“全闽第一楼”。2009年,鼓楼前公园落成时,作为福州市首个遗址公园,引发广泛关注。福州已故民俗专家方炳桂曾在该公园落成之时向媒体表示,在福州人心中,鼓楼的地位不亚于镇海楼。
记者走访期间,偶有路人驻足试图观察玻璃下方,最终因视野模糊摇头离开。“这里曾是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的重要地标,现在却像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位市民痛心地表示。
部门回应:将提升遗址建仿真模型
福州市鼓楼区文物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遗址保护区位于地下,长期受雨水和地下水渗透影响。原先设置的抽水泵在2022年左右损坏,由于遗址保护区结构特殊,人员无法进入,近两年来一直通过接管抽水的方式解决积水问题,玻璃罩也未能得到有效清理。“去年7月,我们决定开展遗址保护提升工程后,便停止了抽水作业。”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鼓楼遗址即将启动提升工程,预计2月底或3月初进场施工,现处于开工报备等进场前的准备工作阶段。工程将对鼓楼遗址进行全面抽水、杂草清理、测绘复核、三维激光扫描,之后对遗址进行回填保护,并在回填后的遗址表面建设1∶1仿真模型。届时,将解决地下水与杂草侵蚀破坏遗址的问题,更好地展示鼓楼遗址的风貌。“工程预计最晚在5月底前完工。”
据介绍,提升后的新“遗址”将通过成品展示牌等说明方式,对遗址进行分区介绍,展示文物的真实情况和保护方式,说明文物的历史沿革与更多故事,让市民更好地了解鼓楼。建成后,市民将可以走进仿真遗址,亲手触摸“鼓楼”的历史脉搏,近距离感受“闽都”的千年遗韵。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