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更多政策正在释放。
1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要求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上述部署会提到,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这也是监管层罕见明确将调控权回归各城市。
赋予地方更大的调控自主权,背后有何考量?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权责利对等,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目的是将稳定市场和行业的权利责任义务都给到地方政府,落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国家加强政策扶持和监测考核。”
一家经营稳健的华南房企内部人士认为,各地也要观望。并且在其看来,现在主要是信心、预期不足的问题,不是政策调控出来后就能马上见效。
各地方对项目主体的严监管能否适度松绑也是多方关注的焦点,“虽各地都有纾困资金,但在出险后,我们碰到的来自地方的限制多于支持。目前项目资金都在保交付,资金不能归集。”一家华南的出险房企内部人士向蓝鲸财经表示。
2021年中期以来,房地产调控持续从严,覆盖土地、金融、房地产市场秩序等多方面。至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
此后,中央与地方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3年已有200余省市(县)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超670次,多数城市限制性政策完全放开。
据悉,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有关负责同志和35个重点城市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了今日的会议。明确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对市场会形成怎样的影响,能否提振楼市,后续会否进入新一轮政策宽松期值得关注。
除明确调控“自由”同时,上述部署会议还提及对当前房企较为关键的融资问题。
即“要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把这一重要机制迅速建立和运转起来,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强化统筹谋划,细化政策措施,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好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不过,与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经营性贷款不仅可用于项目,还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及贷款”不同的是,上述部署会提及的融资支持更聚焦项目。
会议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明确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
在召开部署会后,一家华东出险企业的人士表示,未来更关心如何落地执行。
李宇嘉表示,信贷是信用行为,是以信任为前提的,“此次建立协调机制,目的是建立一个对接的平台,让双方充分沟通,是否贷款依照的是银行的风险控制、信贷审批流程,这是市场化、法制化、商业自愿自主的,而不能强制。”
2022年底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针对企业融资的“三支箭”、“金融十六条”,提出“一视同仁”、“三个不低于”。但据多位房企人士反馈,目前这些政策的落实效果一般。
对于落实效果一般的原因,李宇嘉认为,主要在于银行对风险担忧比较大,对房企的信任度比较低。因此,重视程度开始转向协调机制,即协调机制推送合格的贷款项目,金融机构对合格的项目兑现投放融资。
此次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后,房企融资状况是否有所改变值得关注。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