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碧桂园穿越暴风雨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23.08.02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到手机
导语:碧桂园坦承,今年上半年可能录得净亏损;对于外界关心的债务兑付问题,碧桂园则暗示,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其中包括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标签:   碧桂园

  这是房地产行业剧烈盘整两年多以来,碧桂园命运最牵挂人心的一周。

  持续下行的销售、即将到来的短债,碧桂园身上有卸不下的重担。

  在资本市场众说纷纭之中,碧桂园以诚相待,这是这家房企一如既往的风格。2023年7月31日早间,碧桂园发布公告对近期的经营状况作出公开回应。

  碧桂园坦承,今年上半年可能录得净亏损;对于外界关心的债务兑付问题,碧桂园则暗示,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其中包括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这在资本市场、投资者乃至债权人看来,碧桂园未来并不排除对债务偿还有进一步的主动管理。

  就在碧桂园发出这份公告的前一日,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向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捐赠了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用作慈善。杨氏家族向来热心公益,这场捐赠本不应被质疑。但在敏感时间点,杨惠妍的大手笔捐赠却不免引发市场揣测。

  撇开慈善的外衣,碧桂园服务的股权捐赠,并不难以理解。在碧桂园满城风雨之际,碧桂园服务的独立性、可持续性仍然可以保持,杨惠妍的安排也让碧桂园服务一定程度上免于被碧桂园“抽血”。权衡之下,碧桂园服务得以“保全”。

  碧桂园的未来,且行且看。

  寻找救生艇

  在完成8月1日“19碧地02”的兑付后,碧桂园近两个月到期的债务仍然困扰着它。

  公开数据显示,碧桂园近两个月到期的债务还有逾百亿,其中“16碧园05”将有39亿元于9月4日到期;此外,碧桂园还有一笔美元债将在10月19日到期,规模是4亿美元;以及,今年9月碧桂园还将有两笔公司债到期,规模总共约为30亿元。

  债务高峰已至,融资渠道未开,碧桂园多方筹措资金。

  8月1日早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摩根大通发行文件显示,碧桂园计划折价配股融资约23.4亿港元,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市场普遍认为,这次配股是碧桂园在为即将到期的债务作努力,但很快,碧桂园澄清了这一计划。

  8月1日午间盘后,碧桂园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媒体报道有关建议配售公司新股份,于该公告日期,并无就建议交易订立最终协议,且公司现阶段并不考虑建议交易。

  接近碧桂园的人士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询时则表示,面对市场及销售的不确定性,碧桂园密切留意能够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市场窗口期并积极与各中介机构商讨融资方案。但由于各方沟通不尽一致,并无就建议交易订立最终协议。

  事实上,在许多关注碧桂园股票、债券的机构交易人士看来,碧桂园这次配股即便没有取消,能够达到预期金额的机会并不高。“这种情况,没有订单,卖不出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碧桂园的股票会比较谨慎去操作。”一位境外机构的交易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求援信号灯

  时至今日,市场对碧桂园的态度已经转向。这不是由于碧桂园自身不够努力所致,而是市场迟迟未见明显复苏,而债务的存在却是一座必须翻越的大山,现金流困境可以想见。

  事实上,如果从销售面来看,碧桂园并不至于让市场如此悲观。据克而瑞统计,今年7月,碧桂园单月销售额值达到279.8亿元,仅次于保利发展,且销售座次重回前三。

  与之相对的现实状况是,碧桂园在不断向外界发送求援的信号。

  在7月31日的公告中,碧桂园表示,今年上半年可能录得未经审核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且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而对于现金流管理,碧桂园则直言,面对当下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其在坚决履行保交付、保民生职责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压降各项经营支出、加快回款安排、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等,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碧桂园已经对资本市场和债权人发出了比较明显的信号。

  一位持有碧桂园债券的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接下来两个月碧桂园还有这么多的债确实是比较困难,我们也有和其他持有碧桂园债券的机构同仁做过交流,大家都已经做好了预期管理,这关能不能撑过去,要看各方的态度了。”

  被流言蜚语缠绕的碧桂园,股价也在同期承压。截至7月31日收盘,碧桂园报1.46港元/股,下跌7.59%,总市值为403.51亿港元。

  最后的高地

  碧桂园穿越暴风雨,其创始人杨国强的女儿——如今碧桂园的话事人杨惠妍,也在同步做相应的安排。

  7月30日,杨惠妍宣布将名下持有的20%碧桂园服务股权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按公告披露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杨惠妍捐赠的股份对应价值达到64.43亿港元。

  杨惠妍在解释捐赠行为时表示,香港国强基金会是一家独立自主运作的慈善公益组织,完全相信其有能力将这笔慈善资源发光发热,秉承着慈善初心,为需要帮助的人谋福祉,让财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根据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作出的不可撤回及无条件地承诺,其将在十年内持有捐赠股份,并委托杨惠妍或其指定人士代表基金会行使捐赠股份的投票权。这也意味着,杨惠妍将继续(直接和间接)控制碧桂园服务约36.12%的股权,她对碧桂园服务的实际控制权也不会因捐赠而改变。

  在碧桂园承压的当下,杨惠妍这笔捐赠显然容易招致讨论。市场不免认为,这是在碧桂园剧变的前夜,杨氏家族所设置的一道“风险隔离墙”。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杨惠妍此前曾经通过减持碧桂园服务的股权,之后又为碧桂园提供股东贷款资助,所资助资金总额与减持所得资金数额相当。

  从这个角度理解,杨惠妍这一行为,除了用于公益慈善以外,对碧桂园服务其实是积极的信号。“这说明杨家人是重视并且看好碧桂园服务的,也认为这块业务比较有潜力,可以长期持有。另外,物企很容易受到房企的干扰,但是捐赠的行为也是在告诉外界碧桂园服务的独立性。”一位关注碧桂园的地产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碧桂园服务虽然是碧桂园的兄弟公司,但与碧桂园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可供对比的数据是,2022年,碧桂园服务153.48亿元的贸易应收款中,来自关联方的仅为17.3亿元,碧桂园服务保持相对独立。

  在碧桂园决战之际,将碧桂园服务放在相对安全的高地也是理性选择。

  碧桂园的仗,要靠它自己去打。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这是房地产行业剧烈盘整两年多以来,碧桂园命运最牵挂人心的一周。

  持续下行的销售、即将到来的短债,碧桂园身上有卸不下的重担。

  在资本市场众说纷纭之中,碧桂园以诚相待,这是这家房企一如既往的风格。2023年7月31日早间,碧桂园发布公告对近期的经营状况作出公开回应。

  碧桂园坦承,今年上半年可能录得净亏损;对于外界关心的债务兑付问题,碧桂园则暗示,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其中包括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这在资本市场、投资者乃至债权人看来,碧桂园未来并不排除对债务偿还有进一步的主动管理。

  就在碧桂园发出这份公告的前一日,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向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捐赠了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用作慈善。杨氏家族向来热心公益,这场捐赠本不应被质疑。但在敏感时间点,杨惠妍的大手笔捐赠却不免引发市场揣测。

  撇开慈善的外衣,碧桂园服务的股权捐赠,并不难以理解。在碧桂园满城风雨之际,碧桂园服务的独立性、可持续性仍然可以保持,杨惠妍的安排也让碧桂园服务一定程度上免于被碧桂园“抽血”。权衡之下,碧桂园服务得以“保全”。

  碧桂园的未来,且行且看。

  寻找救生艇

  在完成8月1日“19碧地02”的兑付后,碧桂园近两个月到期的债务仍然困扰着它。

  公开数据显示,碧桂园近两个月到期的债务还有逾百亿,其中“16碧园05”将有39亿元于9月4日到期;此外,碧桂园还有一笔美元债将在10月19日到期,规模是4亿美元;以及,今年9月碧桂园还将有两笔公司债到期,规模总共约为30亿元。

  债务高峰已至,融资渠道未开,碧桂园多方筹措资金。

  8月1日早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摩根大通发行文件显示,碧桂园计划折价配股融资约23.4亿港元,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市场普遍认为,这次配股是碧桂园在为即将到期的债务作努力,但很快,碧桂园澄清了这一计划。

  8月1日午间盘后,碧桂园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媒体报道有关建议配售公司新股份,于该公告日期,并无就建议交易订立最终协议,且公司现阶段并不考虑建议交易。

  接近碧桂园的人士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问询时则表示,面对市场及销售的不确定性,碧桂园密切留意能够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市场窗口期并积极与各中介机构商讨融资方案。但由于各方沟通不尽一致,并无就建议交易订立最终协议。

  事实上,在许多关注碧桂园股票、债券的机构交易人士看来,碧桂园这次配股即便没有取消,能够达到预期金额的机会并不高。“这种情况,没有订单,卖不出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碧桂园的股票会比较谨慎去操作。”一位境外机构的交易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求援信号灯

  时至今日,市场对碧桂园的态度已经转向。这不是由于碧桂园自身不够努力所致,而是市场迟迟未见明显复苏,而债务的存在却是一座必须翻越的大山,现金流困境可以想见。

  事实上,如果从销售面来看,碧桂园并不至于让市场如此悲观。据克而瑞统计,今年7月,碧桂园单月销售额值达到279.8亿元,仅次于保利发展,且销售座次重回前三。

  与之相对的现实状况是,碧桂园在不断向外界发送求援的信号。

  在7月31日的公告中,碧桂园表示,今年上半年可能录得未经审核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且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而对于现金流管理,碧桂园则直言,面对当下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其在坚决履行保交付、保民生职责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压降各项经营支出、加快回款安排、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等,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碧桂园已经对资本市场和债权人发出了比较明显的信号。

  一位持有碧桂园债券的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接下来两个月碧桂园还有这么多的债确实是比较困难,我们也有和其他持有碧桂园债券的机构同仁做过交流,大家都已经做好了预期管理,这关能不能撑过去,要看各方的态度了。”

  被流言蜚语缠绕的碧桂园,股价也在同期承压。截至7月31日收盘,碧桂园报1.46港元/股,下跌7.59%,总市值为403.51亿港元。

  最后的高地

  碧桂园穿越暴风雨,其创始人杨国强的女儿——如今碧桂园的话事人杨惠妍,也在同步做相应的安排。

  7月30日,杨惠妍宣布将名下持有的20%碧桂园服务股权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按公告披露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杨惠妍捐赠的股份对应价值达到64.43亿港元。

  杨惠妍在解释捐赠行为时表示,香港国强基金会是一家独立自主运作的慈善公益组织,完全相信其有能力将这笔慈善资源发光发热,秉承着慈善初心,为需要帮助的人谋福祉,让财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根据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作出的不可撤回及无条件地承诺,其将在十年内持有捐赠股份,并委托杨惠妍或其指定人士代表基金会行使捐赠股份的投票权。这也意味着,杨惠妍将继续(直接和间接)控制碧桂园服务约36.12%的股权,她对碧桂园服务的实际控制权也不会因捐赠而改变。

  在碧桂园承压的当下,杨惠妍这笔捐赠显然容易招致讨论。市场不免认为,这是在碧桂园剧变的前夜,杨氏家族所设置的一道“风险隔离墙”。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杨惠妍此前曾经通过减持碧桂园服务的股权,之后又为碧桂园提供股东贷款资助,所资助资金总额与减持所得资金数额相当。

  从这个角度理解,杨惠妍这一行为,除了用于公益慈善以外,对碧桂园服务其实是积极的信号。“这说明杨家人是重视并且看好碧桂园服务的,也认为这块业务比较有潜力,可以长期持有。另外,物企很容易受到房企的干扰,但是捐赠的行为也是在告诉外界碧桂园服务的独立性。”一位关注碧桂园的地产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碧桂园服务虽然是碧桂园的兄弟公司,但与碧桂园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可供对比的数据是,2022年,碧桂园服务153.48亿元的贸易应收款中,来自关联方的仅为17.3亿元,碧桂园服务保持相对独立。

  在碧桂园决战之际,将碧桂园服务放在相对安全的高地也是理性选择。

  碧桂园的仗,要靠它自己去打。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阅读全文]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6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37658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