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排队退市!一批房企正站在最危险的悬崖边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23.04.26来源:深蓝财经
扫描到手机
导语: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一批房企正站在了最危险的悬崖边。一批房企,站上天台截至4月24日收盘,A股股价低于1元面值的总共有12只股票,其中以房地产为主业或房地产为重要业务的公司,多达5只。他们分别是,蓝光发展、中天金融、泛海控股、ST泰禾、美好置业。
标签:   房企  退市

  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一批房企正站在了最危险的悬崖边。

  一批房企,站上天台

  截至4月24日收盘,A股股价低于1元面值的总共有12只股票,其中以房地产为主业或房地产为重要业务的公司,多达5只。他们分别是,蓝光发展、中天金融、泛海控股、ST泰禾、美好置业。


  还有一批房企股价正飞奔向1元。比如ST海投(海航投资)、嘉凯城、金科股份、阳光城等股价均低于1.5元/股。

  更惨的是,目前看不到这些止跌的迹象。

  有投资者大吐苦水,没想到“腰斩之后,还有腰斩”,两次腰斩之后,还有第三次,第四次......

  这似乎也应验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抄底抄在山腰上。

  发生了什么?

  蓝光发展,截止2022年末净资产-208.21亿。

  中天金融,截止2022年末净资产为-6.09至-20.09亿元。

  泛海控股,截止2022年末净资产-6亿元至-36亿元。

  事实上,这些房企已经破产了。只是没有宣布而已,有的还在挣扎,有的已经“躺平”。

  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如果清算或者破产,普通股股东一毛钱也拿不到,价值直接归0。

  目前,ST泰禾、美好置业暂未公布2022年末净资产。但是看着走势,也是按照“资不抵债”来发展的。

  A股千亿房企或退市

  比如曾经的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已是A股面值最低的一只非ST股。

  截至24日收盘,蓝光发展股价报收0.66元/股,总市值20亿元。蓝光发展的基本面已经惨不忍睹。公司2022年股东净资产预估为-208.21亿元。

  4月22日,蓝光发展第四次发布风险提示,表示公司股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

  从目前的情况看,蓝光发展只存在理论上的保壳希望,强制退市概率极大。那么,蓝光发展很可能成为本轮房地产债务危机中,A股第一家强制退市的千亿房企。

  蓝光在成都开发了很多知名项目。早期的比如蓝色加勒比、金荷花、耍都、玉林生活广场等商业地产项目,到后来的“COCO”刚需产品,再到后面的“雍锦系”改善产品。成都人对此都耳熟能详。

  但是在成都生活久一点的人都知道,蓝光的口碑其实很一般。成都民间流传着一个蓝光的外号——“烂光”。但就是这样一家产品口碑本地人都不太认可的房企,居然借着东风进入了“千亿俱乐部”。


  2015年蓝光发展上市后,大举负债扩张,2019年成为千亿房企。在万科大喊“活下去”之时,蓝光可能还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中,仍然高举负债疯狂拿地。直到2020年,一笔关于平安的债务违约,成为推倒了蓝光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从此一蹶不振。目前看来,它似乎也要摆烂了。

  港股方面,江西最大房企新力控股,4月13日被港交所摘牌。这也是本轮危机以来,第一支被强制摘牌的上市房企。

  新力退市后,据不完全统计,港股还有一大批知名房企处于危机中。按照港交所的相关规定,如果停牌18个月仍不能复盘,将面临摘牌风险。目前,仍未复牌的知名房企包括恒大、奥园、世贸、当代、花样年、大发、旭辉、祥生等。停牌原因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核数师空缺、关键团队人员辞任等。更大原因,可能是连年报都做不出来。

  退市危机

  暴雷房企发展到现在,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房企债务违约→导致购房者担忧→导致销售不力→进一步导致还款困难。然后,继续暴雷。

  根据58安居客发布的数据,一季度的房企销售榜单来看,购房者目前主要认可的还是“央国平”房企。销量榜前列的民营房企,保持增长的仅龙湖、滨江、美的等。碧桂园虽然保住了前三的位置,但是“惨胜”,销量同比下滑近34%。


  有过、或传出过债务危机的民营房企,销售额几乎悉数下滑。比如:

  融创中国,一季度销售额293亿元,同比下滑59%;

  旭辉集团,一季度销售额211亿,同比下滑26%;

  雅居乐,一季度销售168亿元,同比下滑20%;

  ...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新力退市、蓝光预警,显示资本“用脚投票”的机制正逐渐发挥效用。虽然有些房企债务问题解决的不错,但是仍有不少房企“躺平”了,这可能导致问题进一步放大。

  如果房企面临股市、债市、销售“三杀”,那就是真正的危机了。一旦退市,房企再难获得足够的信用,再难获得融资,或将加速奔向死亡。

  2023年,或将是大浪淘沙的一年。

  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了17.9亿平米。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24%,回落至13.58亿平方米。

  2023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亿平米,同比继续下降1.8%。

  在小编看来,房地产开发其实是一个没有核心差异的行业,蓝光、美的、新力、碧桂园修的房子,之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未来,不需要盖那么多房子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开发商了。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一批房企正站在了最危险的悬崖边。

  一批房企,站上天台

  截至4月24日收盘,A股股价低于1元面值的总共有12只股票,其中以房地产为主业或房地产为重要业务的公司,多达5只。他们分别是,蓝光发展、中天金融、泛海控股、ST泰禾、美好置业。


  还有一批房企股价正飞奔向1元。比如ST海投(海航投资)、嘉凯城、金科股份、阳光城等股价均低于1.5元/股。

  更惨的是,目前看不到这些止跌的迹象。

  有投资者大吐苦水,没想到“腰斩之后,还有腰斩”,两次腰斩之后,还有第三次,第四次......

  这似乎也应验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抄底抄在山腰上。

  发生了什么?

  蓝光发展,截止2022年末净资产-208.21亿。

  中天金融,截止2022年末净资产为-6.09至-20.09亿元。

  泛海控股,截止2022年末净资产-6亿元至-36亿元。

  事实上,这些房企已经破产了。只是没有宣布而已,有的还在挣扎,有的已经“躺平”。

  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如果清算或者破产,普通股股东一毛钱也拿不到,价值直接归0。

  目前,ST泰禾、美好置业暂未公布2022年末净资产。但是看着走势,也是按照“资不抵债”来发展的。

  A股千亿房企或退市

  比如曾经的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已是A股面值最低的一只非ST股。

  截至24日收盘,蓝光发展股价报收0.66元/股,总市值20亿元。蓝光发展的基本面已经惨不忍睹。公司2022年股东净资产预估为-208.21亿元。

  4月22日,蓝光发展第四次发布风险提示,表示公司股价已经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

  从目前的情况看,蓝光发展只存在理论上的保壳希望,强制退市概率极大。那么,蓝光发展很可能成为本轮房地产债务危机中,A股第一家强制退市的千亿房企。

  蓝光在成都开发了很多知名项目。早期的比如蓝色加勒比、金荷花、耍都、玉林生活广场等商业地产项目,到后来的“COCO”刚需产品,再到后面的“雍锦系”改善产品。成都人对此都耳熟能详。

  但是在成都生活久一点的人都知道,蓝光的口碑其实很一般。成都民间流传着一个蓝光的外号——“烂光”。但就是这样一家产品口碑本地人都不太认可的房企,居然借着东风进入了“千亿俱乐部”。


  2015年蓝光发展上市后,大举负债扩张,2019年成为千亿房企。在万科大喊“活下去”之时,蓝光可能还沉浸在虚假的繁荣中,仍然高举负债疯狂拿地。直到2020年,一笔关于平安的债务违约,成为推倒了蓝光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从此一蹶不振。目前看来,它似乎也要摆烂了。

  港股方面,江西最大房企新力控股,4月13日被港交所摘牌。这也是本轮危机以来,第一支被强制摘牌的上市房企。

  新力退市后,据不完全统计,港股还有一大批知名房企处于危机中。按照港交所的相关规定,如果停牌18个月仍不能复盘,将面临摘牌风险。目前,仍未复牌的知名房企包括恒大、奥园、世贸、当代、花样年、大发、旭辉、祥生等。停牌原因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核数师空缺、关键团队人员辞任等。更大原因,可能是连年报都做不出来。

  退市危机

  暴雷房企发展到现在,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房企债务违约→导致购房者担忧→导致销售不力→进一步导致还款困难。然后,继续暴雷。

  根据58安居客发布的数据,一季度的房企销售榜单来看,购房者目前主要认可的还是“央国平”房企。销量榜前列的民营房企,保持增长的仅龙湖、滨江、美的等。碧桂园虽然保住了前三的位置,但是“惨胜”,销量同比下滑近34%。


  有过、或传出过债务危机的民营房企,销售额几乎悉数下滑。比如:

  融创中国,一季度销售额293亿元,同比下滑59%;

  旭辉集团,一季度销售额211亿,同比下滑26%;

  雅居乐,一季度销售168亿元,同比下滑20%;

  ...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新力退市、蓝光预警,显示资本“用脚投票”的机制正逐渐发挥效用。虽然有些房企债务问题解决的不错,但是仍有不少房企“躺平”了,这可能导致问题进一步放大。

  如果房企面临股市、债市、销售“三杀”,那就是真正的危机了。一旦退市,房企再难获得足够的信用,再难获得融资,或将加速奔向死亡。

  2023年,或将是大浪淘沙的一年。

  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了17.9亿平米。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24%,回落至13.58亿平方米。

  2023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亿平米,同比继续下降1.8%。

  在小编看来,房地产开发其实是一个没有核心差异的行业,蓝光、美的、新力、碧桂园修的房子,之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未来,不需要盖那么多房子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开发商了。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阅读全文]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6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37658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