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财政部规范国企拿地政策满月 地方城投仍在土地市场“狂奔”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22.10.26来源:财联社
扫描到手机
导语:9月24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标签:   财政部  城投  土地

  财政部发文规范国企拿地至今已有1个月,但从部分城市集中供地结果来看,地方城投仍在大举拿地。

  10月以来,南京、广州、天津等地陆续进行第三批集中供地,从成交结果来看,城投及国企依然是拿地主力军。

  “地方城投仍在大举拿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地方财政仍需城投拿地进行输血,化解地方在支出压力下,无法以土地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问题;二是为了活跃土地市场氛围,避免土地流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

  地方城投仍是拿地主力军

  9月24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该政策意味着或将禁止地方城投平台进入土拍市场兜底拿地,预计后续土拍中城投平台的身影将会逐渐减少。

  不过,该政策出台已经满月,地方城投及国企拿地热情却并未减弱。

  日前,南京进行了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出让,最终成交31宗地块,成交总价274.7亿元,其中地方城建或城投公司拿地金额占比高达62.4%。

  而10月10日广州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揽金479亿元,成交地块15宗,其中9宗被城投和地方国企竞得,拿地占比达60%。

  “地方城投不是不能拿地,而是不能拿了不开发。财政部通知是针对兜底拿地,纯粹只兜底拿地并不开发的城投会被限制。“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

  除去上述因素,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认为,城投依然是拿地主力军的原因还包括,如果土地成交规模下降,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提高地方负债率。

  据远东资信数据,2021年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41.47%。

  “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其对土地市场下滑容忍度或更高,但对于经济财政实力不足以支撑市场信心的区域,容忍阈值或要相对小一些。”民生证券分析师谭逸鸣说。

  在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未有明显回暖、民企拿地信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地方城投兜底拿地现象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地方国资平台拿地入市率仅9%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部分房企资金面捉襟见肘,拿地计划大幅缩减,大部分城市土地出让金明显下滑。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力来源,土地市场遇冷会对当地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带来一定冲击,导致部分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财政承压。”联合资信研究报告称。

  在此情况下,通过地方城投来“兜底”土拍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信心,有利于平滑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 因此,地方城投公司拿地比例明显上升。

  根据中指院监测,截至今年10月13日,22个重点城市“两集中”涉宅用地累计推出3881宗,成交2999宗。其中地方国资企业拿地1384宗,占总成交宗数46.1%;国央企拿地844宗,占总成交宗数28.1%,国央企和地方平台累计拿地占比超过74.3%。

  目前结束今年前3批次集中供地的城市共13个,总土地出让金3888亿元,地方国资平台出资1941亿元,拿地金额占比接近50%。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地方城投兜底拿地,实际上就是一个“走账”的过程,对当地土地供应和交易市场影响不大。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集中供地的项目央国企整体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而地方国资平台拿地多为托底市场,整体入市率仅为9%。

  “此次财政部规范国企拿地是为了防范相关风险,地方城投通过加杠杆大量兜底拿地,却迟迟不开发,将加大城投负债率,负债率过高后如出现资金问题,对地方财政或将造成影响,对于后续土地开发等也会带来不利的因素。”上述分析师称。

  不过,张波认为,对于很多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底部的城市,即使限制地方城投拿地也不会导致民企拿地数量增多,反而可能导致土地流拍率明显提升,造成市场进一步降温。

  “如果财政部政策效应出现,在目前楼市尚未回暖、行业信心尚未修复以及行业流动性普遍偏紧的情况下,土地市场拟出让规模可能会大幅下挫。”柏文喜表示。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财政部发文规范国企拿地至今已有1个月,但从部分城市集中供地结果来看,地方城投仍在大举拿地。

  10月以来,南京、广州、天津等地陆续进行第三批集中供地,从成交结果来看,城投及国企依然是拿地主力军。

  “地方城投仍在大举拿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地方财政仍需城投拿地进行输血,化解地方在支出压力下,无法以土地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的问题;二是为了活跃土地市场氛围,避免土地流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

  地方城投仍是拿地主力军

  9月24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其中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该政策意味着或将禁止地方城投平台进入土拍市场兜底拿地,预计后续土拍中城投平台的身影将会逐渐减少。

  不过,该政策出台已经满月,地方城投及国企拿地热情却并未减弱。

  日前,南京进行了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出让,最终成交31宗地块,成交总价274.7亿元,其中地方城建或城投公司拿地金额占比高达62.4%。

  而10月10日广州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揽金479亿元,成交地块15宗,其中9宗被城投和地方国企竞得,拿地占比达60%。

  “地方城投不是不能拿地,而是不能拿了不开发。财政部通知是针对兜底拿地,纯粹只兜底拿地并不开发的城投会被限制。“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告诉记者。

  除去上述因素,一位房地产分析师认为,城投依然是拿地主力军的原因还包括,如果土地成交规模下降,将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提高地方负债率。

  据远东资信数据,2021年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41.47%。

  “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其对土地市场下滑容忍度或更高,但对于经济财政实力不足以支撑市场信心的区域,容忍阈值或要相对小一些。”民生证券分析师谭逸鸣说。

  在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未有明显回暖、民企拿地信心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地方城投兜底拿地现象或将持续一段时间。

  地方国资平台拿地入市率仅9%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部分房企资金面捉襟见肘,拿地计划大幅缩减,大部分城市土地出让金明显下滑。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力来源,土地市场遇冷会对当地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带来一定冲击,导致部分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财政承压。”联合资信研究报告称。

  在此情况下,通过地方城投来“兜底”土拍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信心,有利于平滑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波动。 因此,地方城投公司拿地比例明显上升。

  根据中指院监测,截至今年10月13日,22个重点城市“两集中”涉宅用地累计推出3881宗,成交2999宗。其中地方国资企业拿地1384宗,占总成交宗数46.1%;国央企拿地844宗,占总成交宗数28.1%,国央企和地方平台累计拿地占比超过74.3%。

  目前结束今年前3批次集中供地的城市共13个,总土地出让金3888亿元,地方国资平台出资1941亿元,拿地金额占比接近50%。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地方城投兜底拿地,实际上就是一个“走账”的过程,对当地土地供应和交易市场影响不大。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集中供地的项目央国企整体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而地方国资平台拿地多为托底市场,整体入市率仅为9%。

  “此次财政部规范国企拿地是为了防范相关风险,地方城投通过加杠杆大量兜底拿地,却迟迟不开发,将加大城投负债率,负债率过高后如出现资金问题,对地方财政或将造成影响,对于后续土地开发等也会带来不利的因素。”上述分析师称。

  不过,张波认为,对于很多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底部的城市,即使限制地方城投拿地也不会导致民企拿地数量增多,反而可能导致土地流拍率明显提升,造成市场进一步降温。

  “如果财政部政策效应出现,在目前楼市尚未回暖、行业信心尚未修复以及行业流动性普遍偏紧的情况下,土地市场拟出让规模可能会大幅下挫。”柏文喜表示。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阅读全文]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6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37658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