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推行大学区招生、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等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两条举措被认为将为学区房降温。不只如此,在整个《条例》中,教育都被置于最首要的位置,提出了诸多措施,包括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和覆盖面;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机制等。
一系列措施的背后,反映的是深圳致力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向记者表示,结合最近的“双减”、禁止公办名校办民校、多校划片等政策来看,教育层面的改革将从注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而让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人,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此次深圳的《条例》则很大程度透露了在实现“民生幸福标杆”这个目标时,深圳如何探寻“学有优教”的方案。
给学区房降温
“虽然现在还只是征求意见,但大学区制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决定暂缓考虑换学区房了。”深圳一位家长在上述《条例》发布之后表示。
今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来看,深圳此次提出推行大学区制,很大程度在预期之中。
事实上,早在2015年,深圳就在一些区试点大学区制。其中,龙华区教育局在今年3月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学校积分入学办法一览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在积分办法中,拥有深圳户籍、购买了“单片区”学区房的仍然享有最高级别的优先录取权。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大学区制试点并没有影响学区房的价格走势,好的学区房价格涨幅仍然高于平均水平。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国家给学区房降温的决心很大,政策力度也传导至地方,深圳如果彻底推行大学区制,真正打破房子和学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改变学区房的高溢价现状。
此外,《条例》还提出,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这一提法其实并不新鲜,教育部等三部门在2014年曾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但在观察人士看来,由于阻力较大,我们的教师均衡化甚至还完全没有起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今年在一个公开论坛上曾指出,学区房问题导致了富人阶层更容易得到更好的教育,一个解决办法是同一区域内采取教师轮岗制,比如三年轮换一次,这样名校教育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均衡的分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也曾指出,教育内卷化的症结就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重重阻碍,归根结底就是学校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教师流动是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措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向记者表示,有的老师提出从一个区换到另一个区,会引起生活的不便,但在同一个学区内轮换,这并不足以成为大的障碍,教师流动从根本上还是需要观念的转变。
臧敦建同时指出,教师的交流、轮换称得上是促进学区内教育均衡化的一个实质性招数,让师资和学生生源逐渐均衡化,名校慢慢失去光环,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且一定要配合其他措施,比如严控“掐尖”招生,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等,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真正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建立普职互选、互认、互转机制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对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之一为“民生幸福标杆”,相比于“高质量发展高地”,这对深圳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平安证券有一份研报就曾指出,提升教育医疗水平难以像招商引资那样大规模一蹴而就,需要在引入制度上进行创新。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向全国推广47条深圳经验,其中一条即是: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遍地开花”,实施“名校+在办校”“龙头校+新办校”的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式发展模式,通过骨干老师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方式,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力争率先实现学有优教。
前述暂缓换学区房的家长就表示,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推进,以后深圳各个片区之间学校的整体差距也有望缩小。
在家长追逐学区房、择校的焦虑背后,一个现实的困境在于,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上公办普通高中。
针对这一痛点,上述《条例》提出,加快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而更加令教育观察人士振奋的是,《条例》还提出,市、区教育部门应当在中职学校探索开办综合高中班的基础上,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机制。
这为打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之间的壁垒,打开了想象空间。
臧敦建向记者表示,职业教育不一定要在专门的职业学校里完成,比如,普通高中有一门“综合实践”必修课,它与职业学校的课程就有结合点,所以现在完全具备了条件把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放到一起,这也是办综合高中、普职融合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普职比例就大约是1:1,但现阶段,很多父母不希望子女进职业高中,这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宜寻求全国范围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应该给各个地方探索的空间。无论是深圳提出的普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和学籍互转,还是幼儿园、中小学就开设一些职业体验课程,这样的探索都值得鼓励。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