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楼林立的东二环鹤林片区,“住”着不少见证福州历史的古民居,在竹屿路中立着的2座带着别致封火墙的建筑,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其中,南侧的是建于清代的清末民初著名海军将领邓家骅的故居,占地面积1206平方米;北侧为建于明末清初的杰出新闻工作者与政论家邓拓的祖居厅堂,占地面积约880平方米,均为区级文物登记点。
因连日降雨,邓家骅故居局部墙体坍塌的抢修工作正加紧实施,15日,竹屿路交通就将恢复如初。为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留住2座故居风貌,市委、市政府以及晋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迁移工作,保护方案经多次专家论证,省文物局已正式批复就近保护迁建方案,下月各项迁建工作就将展开,预计在明年下半年,故居有望重现旧时模样。
保护性抢修马不停蹄
清扫干净的路面、码放整齐的一块块青砖、仔细堆叠的一根根木构件,14日上午,记者来到竹屿路上的邓家骅故居抢修施工现场,多名头戴安全帽的专业古建施工人员正忙前忙后。“在全力清理和恢复交通的同时,还得把可利用的旧青砖、木构件挑拣出来。”市城乡建总现场负责人陈沛告诉记者,这些青砖和木构件是后期保护迁建的“宝贝”,得好好保存。
陈沛介绍,正抢修的为故居外的夯土墙,因近日城区持续强降雨,导致建筑内部积水,出现局部倒塌。
“13日一早,按市政府领导指示,晋安区和市城乡建总主要领导立即部署,相关负责人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保护抢修和交通疏导。”陈沛告诉记者,为确保抢修进度、安全,同时也对建筑最大程度实施保护,他们立即请来具备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正在同一片区进行上社10号古民居及丹井保护施工的专业队伍展开抢修。
经全力施工,眼下竹屿路双向交通已畅通,恢复2车道通行。“除加快清理倒塌墙体,重新设置警戒线及围挡,我们还对建筑内外重新展开隐患排查,对出现倾斜的隐患区域也进行了保护性落架,现场24小时均有专人看护。”福建景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古建部负责人邱峰说。
保护迁建最大程度留存原貌
为让地处路中的民居风貌更好传承,规划部门对其保护修复进行了反复论证。“为最大程度保证周边市民、学生的出行安全,也让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决定对其进行就近保护迁建。”陈沛说,这一方案也已履行报批手续,报省文物局审批通过。
据了解,下月,该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就将展开,新址在竹屿路东侧,与原址相隔约20米。“大工程”开始前,会严格按保护迁建的规定程序,做好一系列影像资料的保存、收集,按勘测及设计方案,2座民居可修复利用的每一个原有构件,包括地板铺装样式,都将一一进行编号记录,在落架后,相关清理、防虫、防潮、防火等保护工作也同步进行,确保构件完好。
“后期施工时,按修旧如旧原则,我们会严格比照原有构件的位置、尺寸、高度、方位等,由专业工匠在新址进行1:1修复,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完整性及旧时风貌。”陈沛说,这2处文物登记点的保护修复工作预计在明年下半年完成,届时会有专业人员进行长期管护与定期维护,让民居的原始建筑风貌得以充分展现。
鹤林片区多处文物保护加快推进
为守好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个性,在城市建设不断“立新”的同时,“护旧”同样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推进。眼下,在鹤林片区,就有多个古建保护修复项目正齐头并进。
竹屿木牌坊、陈氏大厝、上社10号古民居、丹井……陈沛向记者细数该片区的文物和古建。其中,与邓家骅故居及邓拓祖居为邻的竹屿木牌坊为区级文物,是市区仅存的2座明代木牌坊之一,经市城乡建总全力施工,已顺利完成保护迁建,成为东二环泰禾广场的一景。
此外,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属福州现存体量最大的历史建筑之一的陈氏大厝,将在牛岗山公园内迎来“重生”,通过原样修复,让其“活起来”。同属区级文物的南宋古井丹井,地处牛岗山公园南侧的安亭路上,也在保护性发掘下“重见天日”。目前,相关保护修复工作正加快进行,力争下半年完成,在守好古井原貌的同时,让其恢复水源。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