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福州传承老城历史文脉扮靓闽江沿线景观

——城市双修促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大变样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9.06.23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 阮冠达
扫描到手机
导语:近日,住建部城市双修试点泉州现场交流会举行。作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福州闽江流域管控、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八项重点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在会上一一展示,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普遍好评。
标签:   历史文脉  闽江景观

  改造中的中山路。

  近日,住建部城市双修试点泉州现场交流会举行。作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福州闽江流域管控、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八项重点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在会上一一展示,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普遍好评。

  “2017年3月,福州被列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从那时起,我们便面向全市,重点针对五城区388平方公里范围,牵头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福州城市双修紧紧围绕“生态典范、幸福标杆”总目标,抓牢修山水文脉、补民生短板两项重点,针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修复提升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扮靓闽江 打造最美母亲河

  伴着夕阳,乘着晚风,刚吃过晚饭的周小凤阿姨来到闽江边散步。“有水有树,有花有草,空气新鲜,还有繁华的夜景,江边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啊!”周阿姨笑着说。

  周阿姨说,近年来,江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充满了现代气息,闽江公园鸟语花香,但也有些不和谐的画面:“有些地方会乱搭乱盖,有些岸线被堆沙侵占了,有些地方灯光太暗……”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善闽江生态景观风貌,去年7月,全新的《闽江沿线规划管控与整治方案》出台,对闽江福州段及大樟溪支流两岸可见的一重山范围内的景观风貌进行整治。

  “主要是及时打捞江面垃圾,拆除违章建筑,取缔违规堆沙点,全面排查治理入河排污口,清理湿地上的垃圾,花化美化闽江公园,增加夜景照明等。”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沿线生态景观风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江面洁净清新了,江岸整洁干净了,夜景更绚丽多彩了……

  “站在江边,只是管中窥豹;身处江上,才叫目不暇接。”上个月,周阿姨坐上游轮,亲身体验了一回闽江游。江边华灯初上,为宁静的江面披上了一件华美的霓裳,江面波光粼粼,两岸随处可见散步健身的人群,幸福感油然而生。“白天看是满眼碧绿,有自然之美;晚上看是灯火辉煌,是人文之美。”周阿姨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就一个字:美!”

  除对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外,针对四城区以外的闽江沿线建设项目开展景观风貌审查也是管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案出台以后,新建的沿江建筑都需要经过一轮“专家会诊”的审查。“一查出让指标,检查建筑的容积率、建筑高度是否合规;二查建筑形态,在设计上是否美观合适,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对设计不美观的建筑要求改换方案,力求美观大方。”上述负责人表示,光是去年,他们便纠正7项设计方案,提升了33个设计。

  据悉,市资源规划局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针对闽江沿线问题制定了多项管控整治技术导则,为闽江沿线各县市区生态修复、风貌管控提供标准。2018年,闽江沿线全线共完成了465项整治项目,生态景观风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据了解,市资源规划局未来还将尝试开发沿线众多极具发展潜力的山水文化资源,挖掘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保护修复 老街巷获新生

  中山路上细雨蒙蒙,路旁的茶馆内茶香四溢。在上下杭玩了一天的黄滨,正兴致勃勃地和朋友谈论着自己的旅游见闻,会馆、古厝、煎包……各色美景美食信手拈来。可聊起中山路的历史,在此生活了十多年的黄滨也难以说出个大概。

  “作为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路早在1864年便已成形,同样也融合了明清与民国的风貌。”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宋代,福州便形成了系统的城市街巷网络。此后,每个区的街巷都各有特点:城里(鼓楼)街巷严谨有序,台江街巷与水岸线平行,仓山街巷依山就势。在规划中,市资源规划局以老福州街巷地图为依据,结合典籍、文献等梳理出了230多条传统老街巷,每条都是城市记忆与文脉的载体。

  “这条街上最有文化气息的就是中山纪念堂,其他的建筑外观都很普通。”黄滨的一席话,道出了老街巷缺乏整治和保护的现状。街道环境杂乱,缺乏公共休闲空间……众多问题为历史悠久的中山路蒙上了一层尘埃。今年上半年,随着老街区改造的步伐,传统老街巷的保护修复也正式纳入议程,中山路很快被选为首批街巷示范段。

  “我们秉承的原则是减法为主,加法为辅。去除不美观的部分,也减少大规模的添加。”市资源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整条街区进行了重新规划,一方面打通断头街巷,形成通达的街巷网络,进而解决片区交通及消防问题,街头的临时搭盖也坚决拆除。

  “文化彰显,市井有序”则是改造过程中的另一大原则。按照规划,中山路前广场将建为步行空间,整理周边环境,也烘托中山堂的主体地标;沿线多处也将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增加多处街头小公园;马球场遗址节点则着重加强与冶山的联系,增加街头空间。“文化元素增加了,生活的环境也变美了,真想快点看到新家的样子!”望着眼前熟悉的街道,黄滨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首批51条老街巷纳入整治提升。“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市民们就可以见到重获新生的老街巷。”

  挖掘特色 老街区有故事

  上下杭,烟台山,鳌峰坊……相较大隐隐于市的老街巷,分布于市区各地的老街区无疑更受市民的关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了提升改造,鳌峰坊等13个街区已于2019年春节前取得阶段性成效,遍地的文物古迹,数不尽的名人古厝,令市民游客纷纷流连其中。

  按照规划,鳌峰坊街区将着力还原一坊二巷四里历史格局,以书院文化为主题,南公园街区则以河坊、街区为载体,还原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拥有众多近现代建筑的烟台山街区则着力打造近代传统文化区。“可以说,全市各个县(市)区的15个特色街区,将分别展示每个区域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街区的建成,留住了文化的记忆,也为文脉的延续留出了空间。永泰登高山街区不仅聘请原住文人和匠人参与古建筑修缮改造,还计划筹建市井民俗博物馆,县职业中专学校也随即开办古建修复专业平台。“鳌峰市民讲堂”也于5月首次开讲,向市民介绍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改造中的中山路。

  近日,住建部城市双修试点泉州现场交流会举行。作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福州闽江流域管控、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八项重点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在会上一一展示,得到与会专家、代表的普遍好评。

  “2017年3月,福州被列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从那时起,我们便面向全市,重点针对五城区388平方公里范围,牵头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福州城市双修紧紧围绕“生态典范、幸福标杆”总目标,抓牢修山水文脉、补民生短板两项重点,针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修复提升工程,全市生态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扮靓闽江 打造最美母亲河

  伴着夕阳,乘着晚风,刚吃过晚饭的周小凤阿姨来到闽江边散步。“有水有树,有花有草,空气新鲜,还有繁华的夜景,江边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啊!”周阿姨笑着说。

  周阿姨说,近年来,江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充满了现代气息,闽江公园鸟语花香,但也有些不和谐的画面:“有些地方会乱搭乱盖,有些岸线被堆沙侵占了,有些地方灯光太暗……”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善闽江生态景观风貌,去年7月,全新的《闽江沿线规划管控与整治方案》出台,对闽江福州段及大樟溪支流两岸可见的一重山范围内的景观风貌进行整治。

  “主要是及时打捞江面垃圾,拆除违章建筑,取缔违规堆沙点,全面排查治理入河排污口,清理湿地上的垃圾,花化美化闽江公园,增加夜景照明等。”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沿线生态景观风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江面洁净清新了,江岸整洁干净了,夜景更绚丽多彩了……

  “站在江边,只是管中窥豹;身处江上,才叫目不暇接。”上个月,周阿姨坐上游轮,亲身体验了一回闽江游。江边华灯初上,为宁静的江面披上了一件华美的霓裳,江面波光粼粼,两岸随处可见散步健身的人群,幸福感油然而生。“白天看是满眼碧绿,有自然之美;晚上看是灯火辉煌,是人文之美。”周阿姨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就一个字:美!”

  除对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外,针对四城区以外的闽江沿线建设项目开展景观风貌审查也是管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案出台以后,新建的沿江建筑都需要经过一轮“专家会诊”的审查。“一查出让指标,检查建筑的容积率、建筑高度是否合规;二查建筑形态,在设计上是否美观合适,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对设计不美观的建筑要求改换方案,力求美观大方。”上述负责人表示,光是去年,他们便纠正7项设计方案,提升了33个设计。

  据悉,市资源规划局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针对闽江沿线问题制定了多项管控整治技术导则,为闽江沿线各县市区生态修复、风貌管控提供标准。2018年,闽江沿线全线共完成了465项整治项目,生态景观风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据了解,市资源规划局未来还将尝试开发沿线众多极具发展潜力的山水文化资源,挖掘更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保护修复 老街巷获新生

  中山路上细雨蒙蒙,路旁的茶馆内茶香四溢。在上下杭玩了一天的黄滨,正兴致勃勃地和朋友谈论着自己的旅游见闻,会馆、古厝、煎包……各色美景美食信手拈来。可聊起中山路的历史,在此生活了十多年的黄滨也难以说出个大概。

  “作为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路早在1864年便已成形,同样也融合了明清与民国的风貌。”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宋代,福州便形成了系统的城市街巷网络。此后,每个区的街巷都各有特点:城里(鼓楼)街巷严谨有序,台江街巷与水岸线平行,仓山街巷依山就势。在规划中,市资源规划局以老福州街巷地图为依据,结合典籍、文献等梳理出了230多条传统老街巷,每条都是城市记忆与文脉的载体。

  “这条街上最有文化气息的就是中山纪念堂,其他的建筑外观都很普通。”黄滨的一席话,道出了老街巷缺乏整治和保护的现状。街道环境杂乱,缺乏公共休闲空间……众多问题为历史悠久的中山路蒙上了一层尘埃。今年上半年,随着老街区改造的步伐,传统老街巷的保护修复也正式纳入议程,中山路很快被选为首批街巷示范段。

  “我们秉承的原则是减法为主,加法为辅。去除不美观的部分,也减少大规模的添加。”市资源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整条街区进行了重新规划,一方面打通断头街巷,形成通达的街巷网络,进而解决片区交通及消防问题,街头的临时搭盖也坚决拆除。

  “文化彰显,市井有序”则是改造过程中的另一大原则。按照规划,中山路前广场将建为步行空间,整理周边环境,也烘托中山堂的主体地标;沿线多处也将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增加多处街头小公园;马球场遗址节点则着重加强与冶山的联系,增加街头空间。“文化元素增加了,生活的环境也变美了,真想快点看到新家的样子!”望着眼前熟悉的街道,黄滨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首批51条老街巷纳入整治提升。“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市民们就可以见到重获新生的老街巷。”

  挖掘特色 老街区有故事

  上下杭,烟台山,鳌峰坊……相较大隐隐于市的老街巷,分布于市区各地的老街区无疑更受市民的关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5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了提升改造,鳌峰坊等13个街区已于2019年春节前取得阶段性成效,遍地的文物古迹,数不尽的名人古厝,令市民游客纷纷流连其中。

  按照规划,鳌峰坊街区将着力还原一坊二巷四里历史格局,以书院文化为主题,南公园街区则以河坊、街区为载体,还原朝贡文化、内河文化、市井文化。拥有众多近现代建筑的烟台山街区则着力打造近代传统文化区。“可以说,全市各个县(市)区的15个特色街区,将分别展示每个区域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街区的建成,留住了文化的记忆,也为文脉的延续留出了空间。永泰登高山街区不仅聘请原住文人和匠人参与古建筑修缮改造,还计划筹建市井民俗博物馆,县职业中专学校也随即开办古建修复专业平台。“鳌峰市民讲堂”也于5月首次开讲,向市民介绍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阅读全文]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6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37658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