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连江精心打造“三街一坊”历史文化街区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19.04.17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 林洪相 蒋雅琛
扫描到手机
导语: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是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期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建设。“连江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严格管控,精心修缮,全方位系统性推动这片老城的保护与复兴。”陈木霖这样评价。

  四月的连江,山青水美。在县城中心,一片原本破旧不堪的区域,正伴随着暖春的脚步,逐渐焕发新的活力。

  上周,陈木霖、阮章魁、林知利三位古建专家准时赴约,来到连江县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上午走现场,检查保护古建筑修缮是否得当;下午会同各工作部门,指导接下来的修缮重点要点。专家指导下,难题不再难:中山路1号门头房排水问题得到解决,中山路25号东侧夯土墙承重的问题也有了破解之法……

  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是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期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建设。“连江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严格管控,精心修缮,全方位系统性推动这片老城的保护与复兴。”陈木霖这样评价。

  建设保护开发并重

  多年改革发展,连江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应运而生、顺时而建。

  街区所在的老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于1年前启动改造,旨在改善当地居住生活条件、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同时对老城区内遗存的众多明清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去年5月,连江聘请知名专家为顾问,委托专业设计团队,开展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编制,确定推行精细化管控和建设模式,将老城改造纳入长效机制,兼顾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城老城联动发展的综合思路。

  “这一思路,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并听取大量意见后形成。”连江县副县长陈钦感慨地说,在此过程中,连江广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上也有了较大转变,不再认为旧屋区改造只是单纯“拆旧建新”,而是要兼顾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传统街区保护和经济建设并重。

  规划的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街一坊”,即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龙坊,总面积276亩,将建成老城区内文化特色最集中,重新焕发商业、生活气息的中心区域。

  一厝一品皆有不同

  耗时3个月、投入数百万元的陈家大厝,是魁龙坊内第一座完成整体修缮的历史建筑。大厝建于清中晚期,占地1150平方米,相当于2.7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建筑面积1489平方米。

  步入门头房,穿过前厅,走进二进、三进……满目皆是历史的留痕:宅院大门铺钉红色斗底砖,彰显古人应对火灾的智慧;大厅轩廊两侧采用板门隐蔽居住的梢间,是连江古民居“明三暗五”的典型做法;斗拱之上的坐梁狮名曰“万年吉庆”,成为宅院建造的神来之笔……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步云介绍,“陈家大厝对于研究清末民初社会形态、民居建造技术、生活贸易、文化教育、民俗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魁龙坊是“三街一坊”的核心区,坊内留存明、清、民国时期历史建筑共23座(含两座迁建古建筑)。林知利介绍,连江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整体延续了闽东古建筑派系传统穿斗式结构的做法,形制上更显高大,这种建筑体系大体量的存在,形成连江城关的一大特色,“这是福州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极具保护价值”。

  疏影小楼、四门簪楼、秋江吟院......一厝一品,皆有不同。这些古建筑修缮完成后,魁龙坊有望再现明朝至民国初年古连江城市肌理,绘就温麻版“清明上河图”。

  用心用情攻坚克难

  正在修缮的中山路25号又名“游家大院”,是明代显宦游琏的府邸。记者在现场看到,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偌大的宅邸早已衰落破败,仅剩一面倾斜的墙体和几根赖以支撑房屋结构的梁柱。

  修缮这样一栋古建筑,难!修缮20余栋这样的古建筑,难上加难!

  连江的做法,通常以建筑保留现状为原点,对后期改建的部分进行甄别、拆除,分析古建筑院落格局、结构制式、建筑用材、制作工艺,并按照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进行修缮。“每栋古建筑的建造技法不尽相同,必须一座一议,这也是古建筑最有魅力的地方。”魏步云说。

  道理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一道接着一道解不完的难题。为此,修缮团队走南闯北,想尽各种办法——用材用料不足,就提前堆料、订制、发酵,将施工中拆除下来的旧石料、瓦片、木料、砖等,全部收集、清洗、归类,重新用于修缮使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就聘请古建专家为技术顾问,外聘技术人员,指导解决技术疑难点。

  除此之外,连江还为街区建立制度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周应忠任组长,县长郑立敏任第一副组长,副县长陈钦任副组长并负责街区建设全面工作;抽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乡镇政府等精干力量,统筹协作;聘请国内、省内专家为政府顾问,指导保护规划和传统街区景观规划等空间布局;建立议事机制,每周日召开技术例会,不定期召集现场协调会议……

  “他们是在用心做这件事。”阮章魁表示,连江县复兴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有态度,而且有制度。“工作过程中,难题会一个个冒出来,但是有了各项制度,都能及时迅速地解决,让我也很有干劲。”

  “参与进来的干部,都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为此格外用心。”陈钦说。

  目前,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已完成中山路13号陈家大厝整体建筑修缮和中山路6栋古建筑门头房部分的修缮工程。与此同时,工人们正结合古建筑修缮方案和街区设计初步方案,拆除街区保护院落内不协调的建筑。根据计划安排,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化龙街和天王前街(北段)将于明年春节期间对外开放。

  建筑只是载体,老城要走向未来,关键还在于活化使用。连江县已委托专业机构,对整个街区进行运营策划,严格把关入驻业态,协调推进招商工作,同时成立温麻文化研究会,进一步研究挖掘连江温麻文化内涵……

  “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建设,既能进一步改善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又能充分展示连江古城历史文化,让广大海内外乡亲记住乡愁,不断提升连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连江县委书记周应忠说。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四月的连江,山青水美。在县城中心,一片原本破旧不堪的区域,正伴随着暖春的脚步,逐渐焕发新的活力。

  上周,陈木霖、阮章魁、林知利三位古建专家准时赴约,来到连江县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上午走现场,检查保护古建筑修缮是否得当;下午会同各工作部门,指导接下来的修缮重点要点。专家指导下,难题不再难:中山路1号门头房排水问题得到解决,中山路25号东侧夯土墙承重的问题也有了破解之法……

  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是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一期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建设。“连江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严格管控,精心修缮,全方位系统性推动这片老城的保护与复兴。”陈木霖这样评价。

  建设保护开发并重

  多年改革发展,连江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应运而生、顺时而建。

  街区所在的老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于1年前启动改造,旨在改善当地居住生活条件、改变城市落后面貌,同时对老城区内遗存的众多明清历史建筑进行保护。

  去年5月,连江聘请知名专家为顾问,委托专业设计团队,开展保护与复兴系列规划编制,确定推行精细化管控和建设模式,将老城改造纳入长效机制,兼顾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城老城联动发展的综合思路。

  “这一思路,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并听取大量意见后形成。”连江县副县长陈钦感慨地说,在此过程中,连江广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上也有了较大转变,不再认为旧屋区改造只是单纯“拆旧建新”,而是要兼顾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传统街区保护和经济建设并重。

  规划的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街一坊”,即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龙坊,总面积276亩,将建成老城区内文化特色最集中,重新焕发商业、生活气息的中心区域。

  一厝一品皆有不同

  耗时3个月、投入数百万元的陈家大厝,是魁龙坊内第一座完成整体修缮的历史建筑。大厝建于清中晚期,占地1150平方米,相当于2.7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建筑面积1489平方米。

  步入门头房,穿过前厅,走进二进、三进……满目皆是历史的留痕:宅院大门铺钉红色斗底砖,彰显古人应对火灾的智慧;大厅轩廊两侧采用板门隐蔽居住的梢间,是连江古民居“明三暗五”的典型做法;斗拱之上的坐梁狮名曰“万年吉庆”,成为宅院建造的神来之笔……连江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步云介绍,“陈家大厝对于研究清末民初社会形态、民居建造技术、生活贸易、文化教育、民俗艺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魁龙坊是“三街一坊”的核心区,坊内留存明、清、民国时期历史建筑共23座(含两座迁建古建筑)。林知利介绍,连江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整体延续了闽东古建筑派系传统穿斗式结构的做法,形制上更显高大,这种建筑体系大体量的存在,形成连江城关的一大特色,“这是福州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极具保护价值”。

  疏影小楼、四门簪楼、秋江吟院......一厝一品,皆有不同。这些古建筑修缮完成后,魁龙坊有望再现明朝至民国初年古连江城市肌理,绘就温麻版“清明上河图”。

  用心用情攻坚克难

  正在修缮的中山路25号又名“游家大院”,是明代显宦游琏的府邸。记者在现场看到,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偌大的宅邸早已衰落破败,仅剩一面倾斜的墙体和几根赖以支撑房屋结构的梁柱。

  修缮这样一栋古建筑,难!修缮20余栋这样的古建筑,难上加难!

  连江的做法,通常以建筑保留现状为原点,对后期改建的部分进行甄别、拆除,分析古建筑院落格局、结构制式、建筑用材、制作工艺,并按照相应年代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进行修缮。“每栋古建筑的建造技法不尽相同,必须一座一议,这也是古建筑最有魅力的地方。”魏步云说。

  道理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一道接着一道解不完的难题。为此,修缮团队走南闯北,想尽各种办法——用材用料不足,就提前堆料、订制、发酵,将施工中拆除下来的旧石料、瓦片、木料、砖等,全部收集、清洗、归类,重新用于修缮使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就聘请古建专家为技术顾问,外聘技术人员,指导解决技术疑难点。

  除此之外,连江还为街区建立制度保障:成立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周应忠任组长,县长郑立敏任第一副组长,副县长陈钦任副组长并负责街区建设全面工作;抽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乡镇政府等精干力量,统筹协作;聘请国内、省内专家为政府顾问,指导保护规划和传统街区景观规划等空间布局;建立议事机制,每周日召开技术例会,不定期召集现场协调会议……

  “他们是在用心做这件事。”阮章魁表示,连江县复兴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有态度,而且有制度。“工作过程中,难题会一个个冒出来,但是有了各项制度,都能及时迅速地解决,让我也很有干劲。”

  “参与进来的干部,都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为此格外用心。”陈钦说。

  目前,连江县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已完成中山路13号陈家大厝整体建筑修缮和中山路6栋古建筑门头房部分的修缮工程。与此同时,工人们正结合古建筑修缮方案和街区设计初步方案,拆除街区保护院落内不协调的建筑。根据计划安排,魁龙坊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内化龙街和天王前街(北段)将于明年春节期间对外开放。

  建筑只是载体,老城要走向未来,关键还在于活化使用。连江县已委托专业机构,对整个街区进行运营策划,严格把关入驻业态,协调推进招商工作,同时成立温麻文化研究会,进一步研究挖掘连江温麻文化内涵……

  “温麻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建设,既能进一步改善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又能充分展示连江古城历史文化,让广大海内外乡亲记住乡愁,不断提升连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连江县委书记周应忠说。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阅读全文]
海西房产网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海西房产网”,获取楼市新闻资讯。
地产要闻,一手掌握!更多关注@海西房产网官方微博
更多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地产招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16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1002896号
客服电话:0591-83784488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37658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