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辩驳的是,炒房者曾在特定历史时期充当过一定的社会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那终将成为过去。其实,到现在无论哪个国家,炒房者都不得人心,而且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与我们有着切肤之痛的澳大利亚同样有着被炒房者搅扰的经历。第一财经报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在过去50多年里,澳大利亚房地产都是全球投资回报最佳的资产之一,平均价格上涨了60多倍,并且一直处于上涨周期,没有出现过连续三年的下跌。但自2018年以来,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不同机构的估算,去年澳大利亚房产均价下跌约了5~6%,悉尼和墨尔本的跌幅甚至超过了10%。在严厉限购政策下,澳洲房价已持续下滑15个月。
之所以出现多年都没这么下跌过是因为,一系列针对外国投资者的“限购”政策,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了解,澳大利亚房地产的海外买家中约有22%来自中国。这些年来,一方面国内限购,另一方面国外资源优势,的确吸引了来自海外的投资者,然而什么事都怕过度,结果完全颠覆了房子的属性。
2
畸高的房价已经上升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包括民生和其他问题,从而炒房者横行,极大影响了市场秩序,这也逼着澳大利亚不得不出手行动,果断踩刹车制止高房价。下重拳打击无本金贷款、提高购房门槛;取消对投资者的税收优惠,切断房产投资的捷径;强制要求国外投资者出售在澳非法房产。
果不其然,措施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FIRB数据显示,2017年,住宅市场的外国投资者申请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仅有13198例,2016年同期为40149例。同时,2017年外国人住宅房地产投资总额同比下降了超过65%。
一个正常的市场不可能只涨或只跌,所以,澳大利亚又开始采取新措施,正所谓因时制宜。去年12月,澳大利亚宣布2019年1月1日起,取消对提高贷款标准的银行发放只计息住房抵押贷款的限制,并表示该政策作为一项2017年的临时限制措施“已经达到了目的”。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期间,大银行不应过度限制贷款,否则可能吓退借款人,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
这是不是与我们中国的调控政策很相似?我们也是在取得一定调控成果后,也开始对一些地区进行了调控的微调,但是我们该如何解读这种微调,恐怕背后的深意需要仔细揣摩。
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实际上不只是适用于中国,在哪个国家都应该如此。无论香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或德国、加拿大,全球都向高房价开炮,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而炒房者无一例外成为高房价的罪魁祸首,而这些炒房者多数来自中国,当然有人说他们在背锅,说也可能是本地炒房者,无论如何,都是炒房惹的祸,炒房已经不得人心,在全世界上都站不住脚,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当我们在打击炒房的任务取得一定成绩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是。澳大利亚开始对过严的调控有所放松,那是因为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也对调控有所微调,也是因为不可能永远打击房地产,房地产没错。所以并不是说不让大家买房,而是不让炒房。
4
人民网评论,一直以来,对房地产的态度就很明确,既不希望过热,也不希望过冷,从来也不会说要将房地产一脚踢开。微调不等于翻盘,变动不等于变脸,放松不等于放开,始终是因时制宜,因城施策。无论如何,楼市再也回不到2017年以前的“繁花似锦”。
澳大利亚的房子不是不能买,而是大部分中国人不适合买。我们的房子也不是不让买,而是不能再炒。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的“侠客岛”发布专题文章,国家绝不希望再炒房,也不希望房地产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影响国民经济安全,这是大基调。房地产与国民经济关联太深,又是百姓痛点,包括房地产的税在内的长效机制方案还需“稳妥实施”。前不久人民日报微评:房住不炒写入报告,不可能朝令夕改。投机客注定打错算盘。促进房地产市场更稳定,带给百姓稳定预期。
5
我们都知道,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很多人忽悠说,一旦放开调控,那将是决堤的大坝,需求一拥而上。然而调控会说放开就放开吗?人民日报的评论应该算比较客观了,炒房者也该死心了,千万不要以为调控就要放松,即使微调也不会有炒房的空间,虽然炒房难以杜绝,但在房住不炒的环境下,炒房者越来越失去阵地,未来即使放开调控,那也意味着长效机制已经建立。
住建部之前也刚刚表示,将继续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坚决遏制投机炒房。所以房住不炒定位不变,打击炒房就不会停止。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