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布局有序,干净整洁,用手机扫描购物小票上的溯源二维码,市场、摊位、商品产地等信息一目了然。晋安五里亭农贸市场完成“农+超”改造提升一个多月来,广受周边群众好评。
这只是我市实施“农+超”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记者22日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我市为民办实事首次实施“农+超”改造提升,按照建设“智慧化”农贸市场要求,重点推进城区15个农贸市场实施“农+超”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后,这些农贸市场将实现价公示、可溯源、联成网。
15个农贸市场中,台江区4个,为上海东农贸市场、和平农贸市场、亚兴农贸市场、南台农贸市场;仓山区4个,为程埔农贸市场、上渡南台农贸市场、盛景黄山农贸市场、先锋农贸市场;晋安区5个,为晋安农贸市场、五里亭农贸市场、金城农贸市场、琯尾农贸市场、新榕北西园农贸市场;马尾2个,为沿山农贸市场、亭江农贸市场。截至目前,除五里亭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提升外,其余农贸市场均在抓紧施工,将于年内完工。
经营面积800平方米以上 生鲜食品占80%左右
我市对“升级版”农贸市场的场所建设、经营品类、管理标准和服务质量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城区农贸市场实施“农+超”改造提升建设标准,改建后的经营面积一般要达到800平方米以上,经营的品种以生鲜食品为主,日用品为辅。其中,生鲜食品(包括包装食品、调味品等)经营面积应占80%左右。
经营品类方面,蔬菜瓜果30种以上,鲜活水产品20种以上,生鲜冷冻食品20种以上,粮油及其制品30种以上。猪、牛、羊、家禽等肉食品以及蛋品、干杂食品、熟食品、调味品等各类品种基本齐全。
此外,农贸市场内还应设置不小于8平方米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配有专职快检人员,每日开展快速检测。
安装统一的溯源电子秤 每个摊位都可手机支付
如今在五里亭农贸市场里购物,电子秤打印出来的消费小票下方都有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市场、摊位、摊主姓名、联系方式、商品产地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这样的溯源电子秤也将在其他14个农贸市场出现。根据改造提升建设标准,所有食品经营品类摊位安装统一的溯源电子秤和电子显示屏。每个摊位都可使用微信、支付宝等非现金方式支付。
每个农贸市场还将建立内部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透明化、管理规范化、监管网络化。追溯、检测等信息应纳入平台实施信息化管理,实现经营商户实名管理、进场批次登记、销售打票、追溯扫码查询、政府远程监管等功能,建立起经营商户自主承担食品安全追溯的主体责任机制。
另外,在农贸市场公共区域配备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电子屏。市场摊位经营户和管理服务人员要统一相应着装、佩戴相应胸卡。实行市场先行赔偿制度,如果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商品质量、计重计价等问题,经市场管理方确认属实后,由市场管理方先行向消费者退款赔付,再向摊位经营户追偿。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提升全市农贸市场整体水平
2014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城乡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逐步健全以标准化菜市场为主要载体的生鲜零售网络,城乡菜市场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居民放心、方便、实惠的购物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4年多来,我市通过政策扶持督导、企业自主新建改造,累计完成并验收达标的省级菜市场新建改造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总额超过1.7亿元、拨付财政扶持资金1395万元。我市还完成了市级菜市场新建改造项目74个,累计拨付财政扶持资金1340万元。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实施“农+超”改造提升,就是为了打造建设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实现价公示、可溯源、联成网的城区智慧农贸市场,继而延伸并带动全市城乡农贸市场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