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商行,中原银行挂牌营业仅三年多,却在港股上市已经半年有余了。对于这家由13家城商行合并组建的“巨无霸”,该银行背负了不小的历史包袱。
近日,中原银行内部人士向记者报料,该行此前在一次内部团购房产中违规发放贷款。如今,该笔贷款已经到期,部分员工无力偿还一直遭追债。
而监管部门的文件显示,“经新乡银监分局核查,中原银行新乡分行(原新乡银行)在该笔贷款中,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支付方式不合规、贷款项目‘五证不全’等问题。”
蹊跷的购房
早在2009年,中原银行新乡分行牵头在内部组织了一次团购东郡府苑住宅,数量约800套,参与员工708人。在这次团购中,开发商要求购房职员分三期缴款,对于银行员工的按揭贷款也并不配合。多数职工以现金缴款购房,给职工经济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李萍(化名)当时在中原银行新乡分行工作,也参与了此次的购房活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在34万元左右。如果按照正常首付和公积金贷款,其实压力并不大。但是,公积金贷款就是做不下来。”
她表示,团购住宅在价格上略低于市场价,这也是吸引多数员工购买的原因。但是,当时都不清楚不能办理公积金贷款,这就让很多人后期交纳房款比较被动。“根据与开发商的约定,银行职员分三期交纳房款。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房款总计给了17万元。直到2012年,一大半的职工一次性交付剩余一半尾款就有困难了。于是,不少购房员工再次向银行要求办理公积金贷款,但是银行方面没有理会。”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为了解决内部员工第三期购房款无力支付的问题,中原银行新乡分行于2012年4月在内部给402名员工办理了一次中期住房贷款让员工交付购房尾款,也正是这笔贷款牵出了之后的纠纷。
李萍向记者介绍,贷款的期限约定是五年,利率接近基准利率。每年最低还款额度是本息10%,2017年4月底全部结清。“按照最低的标准还贷,平时每月只需要还上不足1000元的利息,4月一次性支付1.7万元本金即可。一年总的还贷2~3万元,按照当时的银行工作收入,是能够覆盖这笔贷款本息的。”李萍说。
但是,2014年12月,新乡银行13家城商行合并为中原银行,这一变动对原内部员工的收入影响较大。李萍告诉记者,薪酬的下降幅度达到了一半,这让她对该笔贷款的偿还感到了压力。更重要的是,按照约定,前4年贷款均按照10%本息偿还的话,2017年4月底则需要偿还超过50%的本金,也就是一次性拿出约8万元现金。
“到期根本拿不出来。”李萍表示。
2016年4月,李萍向银行报告该笔贷款偿还困难,而银行也随即将之告上了法院追债,双方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了。
“这笔贷款就不合理。不同于一般的公积金按揭贷款,也和商业银行按揭贷款有所不同。买房了一直没有拿到合同,直到2017年才拿到房本。”李萍表示,这些蹊跷的疑点都引起了她怀疑。
违规贷款?
“按照一般的住房按揭来说,应该是银行直接将贷款支付给开发商,然后做房产抵押,购房者手中应该拿到的是合同。但是,这笔贷款流程完全不一样。”李萍表示,这笔贷款是发放给个人,支付管理上就存在了问题。
李萍告诉记者,为了了解贷款的详细情况,她向新乡银监局和省银监局都进行了投诉。从调查后给予的回复来看,这笔贷款是比较严重的违规。中原银行新乡分行当时组织的团购房属于“五证不齐”的房产。“银行不仅给‘五证不齐’的房产进行了贷款,在贷款中也没有进行房产抵押,这与监管规定明显相悖。”
她认为,由于“五证不齐”,银行员工不能通过正常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抵押贷款购房,所以贷款期限明显要短。同时,在中原银行新乡分行贷款时,也不是用房产做的抵押,而是银行员工之间的互保模式,这也明显不合理。“互保是一种相互担保,但银行员工之间根本是没有这种担保能力的,这就流于了形式。”
2016年11月30日,河南银监局对李萍的投诉进行了反馈。记者在银监局出具的一份材料中提及,“该笔贷款用途为购房,种类为个人住房贷款,采取联保方式。该业务未按照《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规定办理抵押担保,仅采用员工联保方式进行担保,该业务风险管理不审慎。
此外,该材料中明显表示,“经新乡银监分局核查,中原银行新乡分行在该笔贷款中,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支付方式不合规、贷款项目‘五证不全’等问题。”
“目前,银行员工购房的已经拿到了房本,部分贷款已经转到了正常商业银行按揭贷款。但由于我是2016年向银行报告了还款困难的情况,已经在法院进行诉讼,所以处境有些尴尬。”李萍表示,虽然一些员工房款偿还的困难已经解决了,但这笔贷款违规的事实是不会改变。
针对该事件,记者联系了中原银行进行采访,但是截至发稿该行并未给予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2月11日,河南银监局一次性对中原银行开出了7张罚单,罚款180万元,对4名主要负责人除以警告及罚款,涉及到诸多违规行为,包括通过“双买断”的同业投资模式进行监管套利,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被挪用于“购房首付”,违规向借款人发放虚假按揭贷款,调查审查失职、虚增存贷款等等。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