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公示稿原文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800km²(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²(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总体目标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以海峡、海丝、海洋“三海”跨越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政策效应,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优势,强化引擎作用,全力建设“开放新区、海湾新区、智慧新区、绿色新区”等“四个新区”,实现促进民族融合、引领区域转型、推动城市跨越的国家新区历史使命。
四、发展定位:“三区一门户一基地”
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五、发展战略:“两大两+”
“大开放”战略。持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将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海湾”战略。强化海港、空港特有的战略资源,重塑门户地位,打造外联世界、内接腹地的枢纽型地区。以滨海海岸带串联多个特色海湾,推进城市组团聚合;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形成用地高度紧凑集约、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空间利用格局。
“创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生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国家赋予的生态文明发展使命与要求,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潮流,建设绿色新区、生态新区,打造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六、区域融合
1、新区与海西: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借势福州新区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和跨越发展新平台,强化省会福州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引领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经济新高地,提升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能力。
2、新区与福州大都市区:打造“核心引擎”。以新区为核心,打造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联系更加紧密的福州大都市区。重点整合都市区港口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和特色互补,推动交通同城化联网,共同保护都市区生态环境,推动大福州战略格局由“大都市区”拓展到“闽东北”。
3、新区与平潭:加快“岛区一体化”。推动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岛区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联动、交通对接、生态共育、机制共享,联手打造生活工作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平优质生活圈,共同构筑两岸共同家园。
4、新区与中心城区:由“依托”走向“融合”。顺应福州空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福州新区的支撑效应,加快新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一线城市”、更加可持续的“健康城市”、更富魅力的“精品城市”。
七、控制区空间结构:“一核两翼、两轴多组团”
“一核”:即新区核心区,包括三江口、闽江口和长乐滨海新城,是福州中心城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拓展空间,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经贸交流、创新研发、文化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打造海峡两岸极具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中枢。
“两翼”:即新区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其中,南翼发展区:以福清为重点的综合发展区,是推动与平潭岛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对接区域。依托闽台蓝色产业园、江阴经济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临港重化、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新区临港产业崛起的主战场;北翼发展区:以环罗源湾为主的产业发展区,依托罗源湾港口作为区域散货枢纽的优势,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打造以能源、冶金、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区。
“两轴”:即沿江综合发展轴和沿海蓝色经济轴。其中:沿江综合发展轴:为福州中心城区经三江口连接滨海新城的城市发展轴线,重点承担综合服务、区域商贸、总部经济、高端科技研发等职能,是实现福州城市由“河口城市”向“滨海城市”转变的重要标志;沿海蓝色经济轴:北接宁德、南联莆田,由北至南串联起福州新区内罗源、连江、长乐、福清等沿海地区,是推进“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福州新区众多港口及产业区的重要纽带。
“多组团”:核心区的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滨海新城组团;南翼的福清湾组团、江阴湾组团、福清城区组团;北翼的罗源湾北岸组团、罗源湾南岸组团、连江城区组团。
八、规划区发展规模
规划至2030年,新区总人口约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34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54平方公里。
九、规划区空间布局
规划结合福州新区特有的滨海新区特色,强调新区沿海岸线形成环湾推进、组团聚合的空间态势,通过“组团式”布局,着力营造福州新区“现代海湾型生态新区”的空间特色。
规划区整体形成“一心五组团”空间结构。“一心”即福州新区中心(也是整个福州的副中心),依托滨海商务区,强化海丝和对台综合服务,集中培育高端服务功能,打造中央商务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科创研发中心。“五组团”即三江口、闽江口、滨海新城、福清湾、江阴湾五个核心组团。
十、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按照服务新区、共建共享、创新管理的原则,优化配置城乡生活空间,建立以人为本、层次清晰、布局均衡、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共享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规划区形成“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的三级中心体系,包括1个城市中心、14片区中心、若干社区中心。
城市中心:即滨海新城中心,为福州副中心、新区中心,重点突出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文体会展、商业金融等核心功能,是深化两岸合作、落实海丝战略的核心功能区。
片区服务中心:结合组团分布和功能布局,规划确定9个城市片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产城片区服务中心,3个城镇群片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所在城市片区综合服务,产业区专业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合理分解城市职能,联系带动地区整体综合发展。
十一、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新区自然环境特征、规划用地布局、山水自然脉络和道路网骨架,规划区绿地系统整体形成“双带、双网、多园”的总体结构。“双带”,即东部滨海景观防护带和西部城市背景山地森林带。“双网”,即水系构成的“蓝网”、绿色生态空间构成的“绿网”。“多园”,即遍布全城的的串珠式公园体系。
十二、规划区景观风貌指引
规划区形成“一带、四轴、五湾、三区”的景观风貌结构。“一带”即一条阳光海岸滨海休闲带,以海滨旅游、历史人文、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为主,打造“阳光海岸”滨海休闲带。“四轴”,四条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轴,分别为闽江城市景观风貌轴、南洋水网城市景观轴、龙江城市景观风貌轴、渔溪城市景观风貌轴。“五湾”,包括闽江口、滨海湾、福清湾、江阴湾、三江口五大湾区,形成各湾区不同的发展主题和风貌特征。“三区”,即三类城市风貌片区,分别为新城特征风貌片区、工业型风貌片区、生态型风貌片区,各区呈现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风貌特征倾向。
十三、综合交通规划
统筹区域交通廊道,优化对外交通布局,完善城际快捷联系,强化综合枢纽衔接,全面构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城、闽江口-江阴湾”十字型、网络化交通格局,形成以福州新区为核心,“1+1(一日经济圈、一小时通勤圈)”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形成“六线两支”的格局。其中,客运线路呈“两纵两横”格局,“两纵”即沿海快速铁路(温福-福厦铁路)、沿海客运高速铁路(含福厦高速铁路);“两横”即京台高铁、福平铁路(客货兼顾)。货运线路形成“一纵一横两支”布局,“一纵”即沿海货运铁路,“一横”即峰福铁路+货运外绕线,“两支”为港口疏港支线。
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其中,“两纵”为沈海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含长乐前塘至福清江阴高速公路),“两横”为京台高速公路、渔平高速公路。
快速通道:形成“三纵八横”的系统网络,“三纵”为G324福清段、S209及泽竹快速路+大真线;“八横”包括北部五条快速联系通道:东部快速通道、金潭路、机场快速路(近期保留高速功能,远期调整为快速路)、东南快速通道、青江快速路,三条福清市域快速路:清繁大道+长乐两港连接线、龙江南路(S305)、渔平快速通道。
轨道:规划形成“四大放射线”城际轨道网络:福平线(福州北站-平潭)、F2(莆田-福州机场)、F3(宁德-福州机场)、F5(平潭-莆田)。规划形成“五横三纵”的城市轨道网。“五横”为: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延伸线、轨道6号线、滨海快线、马尾滨海线;“三纵”为:轨道4号线、琅岐线、梅花线。新增滨海快线,联系滨海新城(长乐机场)与福州主城。
水上交通:规划9处客运码头,其中,琅岐客运码头、松下邮轮码头为两大水上客运枢纽,琅岐码头以旅游功能为主,为海峡城镇群邮轮停靠港;松下邮轮码头为滨海新城海上客运枢纽,以对台客运、旅游集散功能为主,建设成为海丝沿线重要的邮轮始发与停靠港。
十四、近期建设重点
坚持“兼顾属地均衡、强化开发重点”原则,在新区五个组团同时发力基础上,重点强化滨海新城建设。
兼顾属地均衡:规划从集中发展、有利于调动属地积极性角度出发,结合现状、属地政府或园区管委会的开发意向等明确规划区五个组团各自的重点开发片区。
强化开发重点——滨海新城:加快轨道交通6号线、东部快速通道一二期、东南快速通道等交通廊道建设,推进轨道滨海快线建设,率先构建轴向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推进北至机场高速、东至东海、南至松下、西至泽竹快速路86km2的核心区建设,特别是滨海新城CBD及大数据产业园区域,以数字福建产业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360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省经济信息中心云计算中心、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安全大数据开发与治理中心、长乐机场扩建、浪潮集团东南运营总部、国际双语学校、漳港医院、国际度假酒店、东湖湿地公园等项目为重点,以产促城、以城聚人,尽快取得城市建设的重大突破。加强好文武湖周边、海岸带防护林建设,维育河网水系,建设森林城市。强化集中发力,注重战略性“留白”,严控土地出让和违章建设,避免无序蔓延,为城市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
海西房产网消息:6月19日,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官方网站发布“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公示《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通告 ”。
据悉,自2015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福州新区,福州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科学指导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展《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编制工作。现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自2017年6月 19 日至2017年7月 18 日。
海西房产网从此次公示的规划了解到,福州新区规划区面积达800km²,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未来的发展定位为三区一门户一基地(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本次新区规划至2030年,新区总人口约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34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54平方公里。
福州新区规划区未来整体将形成“一心五组团”空间结构。“一心”即福州新区中心(也是整个福州的副中心),依托滨海商务区,强化海丝和对台综合服务,集中培育高端服务功能,打造中央商务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科创研发中心。“五组团”即三江口、闽江口、滨海新城、福清湾、江阴湾五个核心组团。
此外,在规划区形成“一带、四轴、五湾、三区”的景观风貌结构。“一带”即一条阳光海岸滨海休闲带,以海滨旅游、历史人文、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为主,打造“阳光海岸”滨海休闲带。“四轴”,四条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轴,分别为闽江城市景观风貌轴、南洋水网城市景观轴、龙江城市景观风貌轴、渔溪城市景观风貌轴。“五湾”,包括闽江口、滨海湾、福清湾、江阴湾、三江口五大湾区,形成各湾区不同的发展主题和风貌特征。“三区”,即三类城市风貌片区,分别为新城特征风貌片区、工业型风貌片区、生态型风貌片区,各区呈现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风貌特征倾向。
在综合交通规划方面,全面构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城、闽江口-江阴湾”十字型、网络化交通格局,形成以福州新区为核心,“1+1(一日经济圈、一小时通勤圈)”的综合交通体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轨道交通方面,将规划形成“四大放射线”城际轨道网络。共有四条地铁线(福州地铁1号线、2号延伸线、6号线、4号线)纵横其中。未来新区将形成“五横三纵”的城市轨道网。“五横”为: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延伸线、轨道6号线、滨海快线、马尾滨海线;“三纵”为:轨道4号线、琅岐线、梅花线。还将新增滨海快线,联系滨海新城(长乐机场)与福州主城。
附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公示稿原文
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年)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800km²(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4个县(市)区26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规划控制区:面积1892km²(不含海域和滩涂),涉及马尾、仓山、长乐、福清、连江、罗源6个县(市)区64个乡镇(街道)的部分区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总体目标
新的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以海峡、海丝、海洋“三海”跨越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叠加”政策效应,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优势,强化引擎作用,全力建设“开放新区、海湾新区、智慧新区、绿色新区”等“四个新区”,实现促进民族融合、引领区域转型、推动城市跨越的国家新区历史使命。
四、发展定位:“三区一门户一基地”
福州新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
五、发展战略:“两大两+”
“大开放”战略。持续提升两岸经贸合作水平,将新区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大海湾”战略。强化海港、空港特有的战略资源,重塑门户地位,打造外联世界、内接腹地的枢纽型地区。以滨海海岸带串联多个特色海湾,推进城市组团聚合;促进土地混合利用,形成用地高度紧凑集约、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空间利用格局。
“创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生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国家赋予的生态文明发展使命与要求,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潮流,建设绿色新区、生态新区,打造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六、区域融合
1、新区与海西: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借势福州新区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和跨越发展新平台,强化省会福州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引领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经济新高地,提升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能力。
2、新区与福州大都市区:打造“核心引擎”。以新区为核心,打造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联系更加紧密的福州大都市区。重点整合都市区港口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和特色互补,推动交通同城化联网,共同保护都市区生态环境,推动大福州战略格局由“大都市区”拓展到“闽东北”。
3、新区与平潭:加快“岛区一体化”。推动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岛区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联动、交通对接、生态共育、机制共享,联手打造生活工作便利、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平优质生活圈,共同构筑两岸共同家园。
4、新区与中心城区:由“依托”走向“融合”。顺应福州空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福州新区的支撑效应,加快新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一线城市”、更加可持续的“健康城市”、更富魅力的“精品城市”。
七、控制区空间结构:“一核两翼、两轴多组团”
“一核”:即新区核心区,包括三江口、闽江口和长乐滨海新城,是福州中心城区“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拓展空间,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经贸交流、创新研发、文化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打造海峡两岸极具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中枢。
“两翼”:即新区南翼发展区和北翼发展区。其中,南翼发展区:以福清为重点的综合发展区,是推动与平潭岛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对接区域。依托闽台蓝色产业园、江阴经济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临港重化、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新区临港产业崛起的主战场;北翼发展区:以环罗源湾为主的产业发展区,依托罗源湾港口作为区域散货枢纽的优势,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打造以能源、冶金、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区。
“两轴”:即沿江综合发展轴和沿海蓝色经济轴。其中:沿江综合发展轴:为福州中心城区经三江口连接滨海新城的城市发展轴线,重点承担综合服务、区域商贸、总部经济、高端科技研发等职能,是实现福州城市由“河口城市”向“滨海城市”转变的重要标志;沿海蓝色经济轴:北接宁德、南联莆田,由北至南串联起福州新区内罗源、连江、长乐、福清等沿海地区,是推进“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联系福州新区众多港口及产业区的重要纽带。
“多组团”:核心区的三江口组团、闽江口组团、滨海新城组团;南翼的福清湾组团、江阴湾组团、福清城区组团;北翼的罗源湾北岸组团、罗源湾南岸组团、连江城区组团。
八、规划区发展规模
规划至2030年,新区总人口约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34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54平方公里。
九、规划区空间布局
规划结合福州新区特有的滨海新区特色,强调新区沿海岸线形成环湾推进、组团聚合的空间态势,通过“组团式”布局,着力营造福州新区“现代海湾型生态新区”的空间特色。
规划区整体形成“一心五组团”空间结构。“一心”即福州新区中心(也是整个福州的副中心),依托滨海商务区,强化海丝和对台综合服务,集中培育高端服务功能,打造中央商务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科创研发中心。“五组团”即三江口、闽江口、滨海新城、福清湾、江阴湾五个核心组团。
十、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以共享理念为引领,按照服务新区、共建共享、创新管理的原则,优化配置城乡生活空间,建立以人为本、层次清晰、布局均衡、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共享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规划区形成“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的三级中心体系,包括1个城市中心、14片区中心、若干社区中心。
城市中心:即滨海新城中心,为福州副中心、新区中心,重点突出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文体会展、商业金融等核心功能,是深化两岸合作、落实海丝战略的核心功能区。
片区服务中心:结合组团分布和功能布局,规划确定9个城市片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产城片区服务中心,3个城镇群片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所在城市片区综合服务,产业区专业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合理分解城市职能,联系带动地区整体综合发展。
十一、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新区自然环境特征、规划用地布局、山水自然脉络和道路网骨架,规划区绿地系统整体形成“双带、双网、多园”的总体结构。“双带”,即东部滨海景观防护带和西部城市背景山地森林带。“双网”,即水系构成的“蓝网”、绿色生态空间构成的“绿网”。“多园”,即遍布全城的的串珠式公园体系。
十二、规划区景观风貌指引
规划区形成“一带、四轴、五湾、三区”的景观风貌结构。“一带”即一条阳光海岸滨海休闲带,以海滨旅游、历史人文、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为主,打造“阳光海岸”滨海休闲带。“四轴”,四条城市滨水景观风貌轴,分别为闽江城市景观风貌轴、南洋水网城市景观轴、龙江城市景观风貌轴、渔溪城市景观风貌轴。“五湾”,包括闽江口、滨海湾、福清湾、江阴湾、三江口五大湾区,形成各湾区不同的发展主题和风貌特征。“三区”,即三类城市风貌片区,分别为新城特征风貌片区、工业型风貌片区、生态型风貌片区,各区呈现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风貌特征倾向。
十三、综合交通规划
统筹区域交通廊道,优化对外交通布局,完善城际快捷联系,强化综合枢纽衔接,全面构筑“中心城区-滨海新城、闽江口-江阴湾”十字型、网络化交通格局,形成以福州新区为核心,“1+1(一日经济圈、一小时通勤圈)”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形成“六线两支”的格局。其中,客运线路呈“两纵两横”格局,“两纵”即沿海快速铁路(温福-福厦铁路)、沿海客运高速铁路(含福厦高速铁路);“两横”即京台高铁、福平铁路(客货兼顾)。货运线路形成“一纵一横两支”布局,“一纵”即沿海货运铁路,“一横”即峰福铁路+货运外绕线,“两支”为港口疏港支线。
高速公路:形成“两纵两横”格局,其中,“两纵”为沈海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含长乐前塘至福清江阴高速公路),“两横”为京台高速公路、渔平高速公路。
快速通道:形成“三纵八横”的系统网络,“三纵”为G324福清段、S209及泽竹快速路+大真线;“八横”包括北部五条快速联系通道:东部快速通道、金潭路、机场快速路(近期保留高速功能,远期调整为快速路)、东南快速通道、青江快速路,三条福清市域快速路:清繁大道+长乐两港连接线、龙江南路(S305)、渔平快速通道。
轨道:规划形成“四大放射线”城际轨道网络:福平线(福州北站-平潭)、F2(莆田-福州机场)、F3(宁德-福州机场)、F5(平潭-莆田)。规划形成“五横三纵”的城市轨道网。“五横”为: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延伸线、轨道6号线、滨海快线、马尾滨海线;“三纵”为:轨道4号线、琅岐线、梅花线。新增滨海快线,联系滨海新城(长乐机场)与福州主城。
水上交通:规划9处客运码头,其中,琅岐客运码头、松下邮轮码头为两大水上客运枢纽,琅岐码头以旅游功能为主,为海峡城镇群邮轮停靠港;松下邮轮码头为滨海新城海上客运枢纽,以对台客运、旅游集散功能为主,建设成为海丝沿线重要的邮轮始发与停靠港。
十四、近期建设重点
坚持“兼顾属地均衡、强化开发重点”原则,在新区五个组团同时发力基础上,重点强化滨海新城建设。
兼顾属地均衡:规划从集中发展、有利于调动属地积极性角度出发,结合现状、属地政府或园区管委会的开发意向等明确规划区五个组团各自的重点开发片区。
强化开发重点——滨海新城:加快轨道交通6号线、东部快速通道一二期、东南快速通道等交通廊道建设,推进轨道滨海快线建设,率先构建轴向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推进北至机场高速、东至东海、南至松下、西至泽竹快速路86km2的核心区建设,特别是滨海新城CBD及大数据产业园区域,以数字福建产业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360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省经济信息中心云计算中心、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安全大数据开发与治理中心、长乐机场扩建、浪潮集团东南运营总部、国际双语学校、漳港医院、国际度假酒店、东湖湿地公园等项目为重点,以产促城、以城聚人,尽快取得城市建设的重大突破。加强好文武湖周边、海岸带防护林建设,维育河网水系,建设森林城市。强化集中发力,注重战略性“留白”,严控土地出让和违章建设,避免无序蔓延,为城市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