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部署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作,重点解决中介服务事项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一些从事中介服务的机构与政府部门存在利益关联等问题。
通俗而简要地讲,国务院的这个《通知》相当于一项清淤工程。一条河流是否通畅,取决于河道中淤泥的多寡,淤泥太多,就会影响水的流速。同样道理,要保证政令通畅,就得清除执行环节中的各种利益牵绊。不难看出,国务院的《通知》,意在为简政放权改革扫除障碍。
但是,“政令不出中南海”现象,在我国一度很常见,中央的惠民举措、政策善意,往往在各级地方政府执行过程中被分解,而难以让老百姓受益。近年来,中央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深得人心,由于改革力度大、上层重视,推行的效率比较高,广大民众都感受到了改革的好处。行政审批被简化,市场的活力也大有提高。但是改革的阻力仍然存在,从历史经验来看,放权是任何既得利益者所不愿接受的,因为这意味他们的不当利益受损,甚至不复存在。因此,他们会寻求对策化解政策。
过去,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可利用审批权来寻租、吃拿卡要,现在中央要求放权,一些官员难免有不满情绪,阳奉阴违。于是,他们就想到了“转让权力”——把自己手中应当简化甚至取消的权力,“下放”给指定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俗称“二政府”、“红顶中介”。他们名义上是商业机构,实际上是官商勾结甚至是官办的产物。这些机构经政府部门授权,获得了资质认证、经营登记等权力。
“红顶中介”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一直存在着的。例如,2014年4月,长沙市建筑业协会建筑施工设备租赁分会要求该市建筑企业缴纳保证金,不交钱登记就不能经营。该协会还规定,未取得行业认证的企业,禁止在长沙承接设备租赁业务。在这个事例中,“建筑业协会”,就是承接了审批权力的“红顶中介”。经过中央的几轮清理整顿,“红顶中介”由“红”转“暗”。在近年来的简政放权改革中,既得利益集团又试图让它们在幕后发挥阻挠改革的作用。
“红顶中介”的危害众所周知,可以说,其中的弊病若得不到彻底清除,简政放权改革的效率和成果,就会大打折扣。中央层面也应注意到,整治“红顶中介”必须有严厉的问责措施,以防止过去的“死灰复燃”现象再现,不能让“红顶中介”背后的官员觉得整治只是走走过场。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