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产中介回购凶宅”,最近,这条消息在微博上引发关注。过去,在北京提到凶宅,“朝内81号”通常都会“躺枪”,但近年来,凶宅这个词逐渐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中崭露头角,甚至因为涉及凶宅问题,买卖双方还发生过纠纷。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对于凶宅的定义,各界人士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且,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明确的标准界定到底什么样的房子算凶宅。因此,对于那些打出网上就能查询凶宅的宣传噱头,也就显得很不靠谱儿。
揭秘
网查凶宅并不靠谱
目前,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已经有相关的网站或数据库可以查询到凶宅信息,但这些网站并非出自官方,它们均来自于民间或者房产中介。
如果认定凶宅的标准,是“非自然死亡”,消息来源渠道主要是新闻报道、邻里议论、相关部门的信息,那么记者发现,这些数据其实并不完善,消息来源也值得考究。
在网上可以查询到一个民间制作的凶宅数据库。上面主要可以查到北上广三地的凶宅,记者登录后看到,数据库界面十分简陋,工作原理也只是个搜索工具,通过搜索关键词,以查找相关的报道。
在以往的报道中,记者也曾接触过一些发生刑事案件或意外的小区。将这些小区的名字录入搜索栏,结果显示为空白。可见数据库的信息量有限,搜索结果并不准确。
随后,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数据库是一个服务器设在外地的个人备案网站,主办单位名称为个人姓名——“欧洪武”,而网站名称填写的是科普与旅游,这个名称看上去文不对题。
此后,记者又向某房产中介了解他们的凶宅数据库。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房屋发生非自然死亡的问题,可能会使购房合同产生纠纷,这也会给公司带来直接损失。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非正常死亡才被纳入了房源信息。不过,他也坦承,内部数据库采集的数据并不全面。
同时,他说,该数据库仅公司内部掌握。“我们的信息不对外公开,也不涉及触犯隐私的问题,消息的来源有公开的报道,邻里的反映,我们也会通过法务部向社区相关部门甚至警方了解情况。”
不过,房产中介有权向公安机关了解这些信息吗?记者也向公安机关核实了这一情况。民警指出,作为公安部门,所针对的是案件,并不是房屋,关于案情,公安部门会对接直接利害关系人,而没有权力和义务向其他个人和单位透露。
调查
什么样的房子算凶宅?
这件事导致该房屋在邻里之间口碑不好,那么,它是否为凶宅?再比如,某房屋发生非自然死亡时,事发地点处于该房屋违建区域,事发后违建被拆除,这间房屋又是否算凶宅?面对类似特殊案例,中介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判定,只说可能不算凶宅,但房价还是会受影响。
法律上是怎样定义凶宅的?有律师认为,凶宅是一种任意解释,法律上并没有这方面的定义,它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如果房屋在出售前,买卖双方其中一方故意隐瞒了信息,这种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但它涉及的也只是交易双方的诚信问题,与凶宅一词本身无关。
“我们可以把凶宅排除在封建迷信之外,从心理学来讲,这些发生过非自然死亡的房屋,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下的情绪,甚至不利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师陆晓铮说,凶宅怎么认定和个人的人生观、性格、承受能力有着直接关系,是因人而异的,不应该有一个程式化的界定。
“回购凶宅”,那么,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究竟该怎样定义凶宅?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凶宅的认识,市民这个群体是最为模糊的。
“就是闹鬼的房子呗!”“起码得是死过人的房子吧?”类似的说法很多,一些人表示,凶宅是个挺主观的说法,如果真的介意,恐怕楼门口发生过凶案,都会觉得楼里“不干净”。住进所谓的凶宅会带来哪些问题,很多人只是说会不吉利、晦气等。
“房产中介回购凶宅”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不过,事实与网友评论有一定差距。实际上,中介并非要买凶宅,而是做出一种承诺,即:通过中介出售的房子是凶宅,则承诺收回房屋。
但记者也发现,中介给凶宅下了定义,可是不完善的地方也有不少。按照该中介的定义,凶宅,是指发生过非自然死亡的房屋,例如凶杀、煤气中毒等。工作人员说,发生过非自然死亡的房屋,房价会受到影响,例如东直门外一房屋,原本售价为5.5万1平方米,被认定发生过非自然死亡后,价格跳水,每平方米直降1万元。
记者也将以往接触过的案例向中介询问。比如,多年前北京一小区内,一位市民在家中死亡,经警方认定,该市民为自然死亡,但遗体很久才被发现,被发现时遗体已经腐烂
现状
多数人会弃购凶宅
上周,记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记者准备了两组问卷,其中,一份问卷为开放式问卷,问卷上没有出现凶宅或非正常死亡的字眼,为的是不做心理暗示,不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
问卷主要问题为,在北京购买或租住二手房,您会看中房屋的哪些因素?在受访的100人中,提到房屋质量的占到96人,房价因素占到94人,地理位置周边交通环境的91人,周边医院、学校、超市等设施的77人,房屋朝向的75人,房屋存在噪音污染或辐射等不利因素的67人,而关于房屋是否发生过非正常死亡或直呼“凶宅”的,只占37人。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问卷的开放性因素,所以,这个结果并不能代表“购房者很少在乎房屋是否为凶宅”。对于这种因素的前期忽略,恰是购房时屡屡发生不快,甚至纠纷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在对另外100人的闭合式问卷中,记者将“凶宅”作为其中一个选项明确列出,结果显示,在乎凶宅的人群比例大大提高,选此项的人多达88人。
在闭合问卷中还提及,如果得知即将选购的二手房可能是凶宅,该如何对待?其中,仅有少数人表示不在乎,约1/3的人提及房价削减,更多数人的答案还是选择不要购买。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