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的房地产面临着一个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尴尬,那就是对于数据的处理。因为不管是中介机构提供的数据,还是政府发布的数据,往往都让人感觉里面包含有趋利因素(哪怕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利益纠葛)。因此,这些并不一定那么值得信赖,而得出的结论也就会让人质疑。
但是如果不借用这些数据,仅凭局部的实地调查与分析却又不能完整掌握情况,也会让人质疑。因此,大多数人在做分析时,往往就会选取最自己有利,或者对自己有用的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或者从自己认为比较有用的数据来推理并得出观点。房价收入比即是如此,尽管在此之前房价收入比一直作为一些人攻击当前房价过高,楼市泡沫严重的工具;但是从来没有这次这么火热。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以前只是一些所谓的学者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推算而来,但这次却是总理亲自表态了,那么结果就迥然不同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暂且不论总理的这种表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单从这样的心态即可发现,迷信权威,准确地说是迷信“权力”的因素就相当严重。或者可理解为是压抑煎熬了这么多年,这次终于逮住了一个机会可以好好发泄一下了。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合理房价疯传,并成为笑话甚至笑柄。
那么当前的楼市乱局究竟是乱在哪里?答案似乎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楼市的乱局在只要是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正因为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太大,牵扯的利益太多,因此也就难免出现既得利益者通过手中的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复杂则在于,明明知道楼市乱局的原因所在,但出于各种原因却又显得无可奈何。
具体来说就是,当前政府也知道如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其后果必然很严重,但是一些地方主政者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又不得不加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甚至是不惜透支。
现在的楼市现状是,通过近一两年来的调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在博弈,购房者与开发商在博弈,而地方与开发商更在博弈。但是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像中国目前这样还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的社会,购房需求或者是住房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而正是这样的需求让楼市调控的天平一次又一次地从购房者手中偏向了开发商,更是偏向了政府。
今年2月以来,很多地方,尤其是重庆的确楼市有所回暖,但是这真的是回暖吗?相信很多开发商也不一定能确定。所谓的连夜排队购房或者日光房更多是一种舆论造势,其中更多是一种信息战。更有甚者认为,当前的楼市回暖有可能是短期的回光返照。
不管怎样,对于当前的楼市乱局,如果认为合理那就可能是一种不合理,只有正确认识当前的乱局,从中寻找机会,将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许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走过寒冬,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