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官方表述上其实也已经初露端倪。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时隔六年之后,政府报告中再次出现“支持改善需求”的字眼。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高层密切关注楼市出现的问题,要求住建部等部门研究对策,做好政策储备,稳定房地产市场。有关部门已准备相关储备政策,正等待合适时机推出,其中包括将使用公积金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两成。
个人房贷政策包括两部分。一是商业性房贷,二是公积金贷款。其中,商业性房贷是主导,但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实际利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商言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商业利益,并不情愿大幅降低房贷门槛、支持购房者,尤其是不愿降低房贷利率。
与商业性房贷不同的是,公积金贷款政策不涉及商业机构的商业利益,主要由政府操控,便于根据官方意愿进行调整,而且利率远较商业贷款利率优惠。当前五年期以上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为5.9%,而同期公积金利率只有4%。也就是说,利用公积金贷款,其利率相当于商业贷款基准利率打6.8折。因此,住建部和各地政府,都在积极筹划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通过满足和刺激合理的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和经济。
福建省近日出台的“闽七条”,则突破了国家政策底限,比如:除购买别墅外,个人购买首套房、首改房,不论其面积大小,均可享受首套房有关优惠政策;对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首付比例降低至20%(不再要求90平米以下),首次及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均执行基准利率。
分析上述形势后,笔者预期近日住建部将会出台相关政策,其中必然包括公积金政策。而且,由于商业银行落实不给力,公积金政策放宽(包括首付比例下调、增加贷款额度、异地互认)必将成为2015年各地救市的重要工具和抓手。这将有利于刺激自住需求,同时在其他政策暖风频吹之下,今年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复苏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