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下周召开,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可视为给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在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部署来年工作,更重要的是确定“新常态”下的宏观政策基本原则。
会议报道称,“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这样的表述预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要研究短期宏观调控问题,还要制定符合趋势性的新增长战略。
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
其一,尊重趋势性变化。
政治局的这个结论,是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原因进行重新反思后得出的判断。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美元泛滥和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但其本质是国际现有经济模式危机的爆发。发展中国家出口,获取外汇,再投资美元资产;美国发行美元,获得美元回流,再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济循环模式,因为中国入世而得到空前发展。最终美国不得不通过加息来抑制美元泛滥而带来的通货膨胀,从而打破全球贸易和金融均衡。所谓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就是中美两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周期调整。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增速一定下降,由出口消化投资产能的模式也无法持续,而在经济周期调整背景下,房地产也不得不进入长周期调整。
中国出现的新趋势性变化是,出口萎缩,货币超发周期结束,政府和企业“去杠杆”,房地产去库存,人口红利完结。这样的新变化让传统增长模式必须结束转型,而由于房地产与宏观经济过于密切,那么此次宏观调整一定是房地产调整的过程。没有房价见底,宏观经济就不会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